《青玉案 谒勤斋老人》

时间: 2025-01-06 16:43:16

桃源村路行行到。

又相见,添欢笑。

道我欲来胡不早。

元宵等过,卖花挑菜,开落荼蘼了。

西楼一榻殷勤扫。

折简连朝约同好。

竹杖轻拖谐步调。

三千白发,十千斗酒,良会知多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谒勤斋老人
桃源村路行行到。又相见,添欢笑。
道我欲来胡不早。元宵等过,卖花挑菜,开落荼蘼了。
西楼一榻殷勤扫。折简连朝约同好。
竹杖轻拖谐步调。三千白发,十千斗酒,良会知多少。

白话文翻译

在桃源村的小路上走到这里。再次见面,心中欢喜无比。
我告诉你我想来,却为何没有早点到?元宵节过后,花已经卖完,菜也挑走,荼蘼花已开落。
西楼的榻子上,我认真打扫。不断写信约请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轻轻拖着竹杖,步伐轻松。三千白发,十千斗酒,不知有多少美好的聚会时光。

注释

  • 桃源村:即桃花源,是隐士生活的理想场所,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 荼蘼:指荼蘼花,盛开的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 西楼一榻:指西楼的一张榻子,表现出主人家热情的招待。
  • 竹杖轻拖:表现出悠闲的步伐,象征着老人的自在生活。

典故解析

桃源村的典故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白凤,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青玉案 谒勤斋老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作者以轻松的口吻描绘了与友人重逢的欢愉,反映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开头的“桃源村路行行到”,即以“桃源”二字引入,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随着诗句的深入,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特别是“元宵等过,卖花挑菜,开落荼蘼了”,不仅描写了春天的消逝,也隐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时而流露出对于老年生活的淡淡幽思,三千白发的提及,虽有岁月的沧桑感,但“十千斗酒,良会知多少”则表现出诗人对友谊与欢聚的珍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温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源村路行行到:描绘了向桃源村走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又相见,添欢笑:重逢的喜悦,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道我欲来胡不早:表达了对未能早到的遗憾,显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 元宵等过,卖花挑菜,开落荼蘼了:时间的流逝,春天的结束,象征着美好时光的逝去。
  • 西楼一榻殷勤扫:表现出对友人的热情接待,细致入微。
  • 折简连朝约同好:持续与朋友的交流和约定,体现了情谊的维系。
  • 竹杖轻拖谐步调:悠闲的生活状态,显现出作者的洒脱。
  • 三千白发,十千斗酒,良会知多少:对于岁月和聚会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卖花挑菜”,工整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桃源村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生活的珍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着理想生活、宁静与和谐。
  • 荼蘼: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竹杖:代表着老年人的洒脱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乡愁

  2. 诗中“三千白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年轻的怀念
    B. 对岁月的感慨
    C. 对友谊的珍视

  3. “竹杖轻拖谐步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忙碌
    B. 悠闲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青玉案》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桃花源记》更强调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而《青玉案》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