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涉侍御》
时间: 2025-01-19 18:01:13意思解释
送王昌涉侍御
作者: 张祜 〔唐代〕
原文展示:
十里指东平,军前首出征。
诸侯青服旧,御史紫衣荣。
入陈枭心死,分围虎力生。
画时安楚塞,刻日下齐城。
号令朝移幕,偷踪夜斫营。
云梯曾险上,地道惯深行。
举旆招降将,投戈趁败兵。
自惭居虏者,当此立功名。
白话文翻译:
十里地指向东平,军中是我首领出征。
诸侯们穿着旧时的青衣,御史们则身着紫衣显得光荣。
进入阵中,心如枭鸟一样死去,分围敌人如同猛虎般生力。
画图时安宁的楚塞,刻下的日子在齐城之下。
号令在朝中移转营幕,夜间偷偷摸摸地斩营。
云梯曾经险峻攀登,地道也习惯于深入行走。
举起旗帜招降敌将,投掷武器追赶败兵。
我自愧身处敌人中,正当此时立下功名。
注释:
- 十里:形容距离,指出征的地方。
- 青服:诸侯的旧衣,表示昔日的荣华。
- 紫衣:指御史的服装,象征权威和地位。
- 枭心:形容心如枭鸟般冷酷。
- 虎力:比喻巨大的力量。
- 楚塞:古代楚国的防线。
- 齐城:指齐国的城池。
- 云梯:攻城用的梯子,形容险峻。
- 举旆:指升起旗帜,象征号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作品多表现出豪放的气概和清新的风格。他的诗多与历史、战争和豪情壮志相关,深受文人和士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昌涉出征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他出征的祝福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以及自己在战争中的无奈与自愧。整个社会正值动荡,士人们纷纷投身于战斗,追求功名。
诗歌鉴赏:
《送王昌涉侍御》是一首充满豪情的送别诗,表达了对王昌涉出征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及对自身处境的自惭。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展现出战斗的紧张感与壮烈情怀。开头两句以“十里指东平”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战前的紧张氛围,表现了出征的壮志与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比,描绘了诸侯与御史的不同服装,突显出身份的悬殊与地位的变化。诗人用“入陈枭心死,分围虎力生”描绘了战争中的冷酷与残酷,令人深感战斗的艰辛和生死的无常。最后几句则展现了士人对立功的渴望,尽管身处敌阵,仍然想要追逐名利,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显深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里指东平”:指出征的方向,展现诗人对王昌涉出征的期待。
- “军前首出征”:强调其作为首领的责任与荣耀。
- “诸侯青服旧,御史紫衣荣”: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身份的荣耀与光环。
- “入陈枭心死,分围虎力生”:战争之中的生死与力量的对抗。
- “画时安楚塞,刻日下齐城”: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描绘了历史的沧桑。
- “号令朝移幕,偷踪夜斫营”:强调了战争的紧迫与隐秘。
- “云梯曾险上,地道惯深行”:描绘攻城的艰险与勇气。
- “举旆招降将,投戈趁败兵”:表现了对敌的强烈攻击与渴望胜利。
- “自愧居虏者,当此立功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对功名的渴望。
-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诗的情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战斗的期待与对自身境遇的自愧,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对战争残酷性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十里:距离,象征着出征的决心。
- 青服与紫衣:代表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 枭心与虎力:象征冷酷与勇猛的对抗。
- 云梯与地道:战争的艰难与策略。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景,也深刻反映了士人对名利与生死的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张祜
- D) 白居易
-
诗中“枭心”主要形容什么?
- A) 勇敢
- B) 冷酷
- C) 聪明
-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云梯”是指什么?
- A) 攻城工具
- B) 防御城墙
- C) 逃生通道
- D) 交通工具
-
答案:
- C) 张祜
- B) 冷酷
- A) 攻城工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同样是描写战争与壮志的诗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侧重于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但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张祜则更直接地反映了士人在战争中的矛盾心理和对功名的渴望,这种对比使得两首诗在主题与情感上有了不同的侧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