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时间: 2024-09-19 21:4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积雪峰西遇奖称,半家寒骨起沟塍。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授钺已闻诸国静,坐筹重见大河澄。
功居第一图烟阁,依旧终南满杜陵。
白话文翻译:
在积雪覆盖的西峰,我遇到了获奖的称赞,家中半数都因寒冷而生病。
当时的贤相像镜子般能映照人心,报恩的慈亲为我点亮佛灯。
我已经听闻授予权杖之后,四方国土都已安静,坐下来筹划重整时局,看到大河清澈如洗。
我功名居于第一,图画中烟阁高耸,然而我心中依旧怀念终南山的杜陵。
注释:
- 积雪峰:指积雪的高峰,象征着艰苦的环境。
- 寒骨:形容因寒冷而感到骨头发寒,暗指家庭困苦。
- 贤相:指明智的宰相,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智慧。
- 慈亲:指有恩于我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 授钺:指被授予权利或地位,象征着获得力量。
- 烟阁:指高耸的楼阁,象征着功名和地位。
典故解析:
- 佛灯:指佛教中的灯,象征着光明和智慧,寓意祈求平安与幸福。
- 大河澄:指国家安定,河流清澈,象征着治理有方,安宁的社会环境。
- 终南:终南山是古代文人隐逸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归宿与精神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写景抒情和表现政治理想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民众生活逐渐改善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贤相的感激及对家庭、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李洞的《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诗中,诗人描绘了在雪山之巅遭遇寒冷的困境,随即引出对贤相的赞美与感激。通过“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诗人把贤相与慈亲的德行相提并论,既表现出对国家治理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诗中描绘的“授钺已闻诸国静”展现了政治稳定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同时,结尾的“功居第一图烟阁,依旧终南满杜陵”则表现了诗人对功名的反思,虽然身处高阁之中,心中却依旧向往隐逸的生活,这种矛盾的情感富有深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积雪峰西遇奖称:在积雪覆盖的西峰遭遇了赞誉与奖赏。
- 半家寒骨起沟塍:家中一半因寒冷而生病,形象描绘家庭困境。
- 镇时贤相回人镜:贤相明智如镜,能够反映出人心的真实。
- 报德慈亲点佛灯:慈爱的母亲为我点亮佛灯,象征感恩。
- 授钺已闻诸国静:掌握权力后,四方国土都已安宁。
- 坐筹重见大河澄:坐下来谋划国家大计,看到大河清澈。
- 功居第一图烟阁:我在功名上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 依旧终南满杜陵:心中仍然怀念终南山的宁静与自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报德慈亲点佛灯”,表现出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贤相比作镜子,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 象征:佛灯、烟阁等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光明和地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贤相与慈亲的感激,反映了对国家安宁与家庭温暖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对功名的思考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积雪:象征艰苦与困境。
- 贤相:智慧与治理的象征。
- 佛灯:象征光明与希望。
- 大河:象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 烟阁:象征功名与荣誉。
- 杜陵:象征理想的归宿与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相”是指什么?
- A. 一位普通的官员
- B. 明智的宰相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位诗人
-
“报德慈亲点佛灯”中的“佛灯”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光明与希望
- C. 富贵
- D. 忍耐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追求功名
- B. 反思与向往隐逸
- C. 绝对否定
- D. 不在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洞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洞更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情感上的表现各具特色,形成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