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野叟居》

时间: 2025-01-04 10:53:40

野人居止处,竹色与山光。

留客羞蔬饭,洒泉开草堂。

雨馀松子落,风过朮苗香。

尽日无炎暑,眠君青石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人居止处,竹色与山光。
留客羞蔬饭,洒泉开草堂。
雨馀松子落,风过朮苗香。
尽日无炎暑,眠君青石床。

白话文翻译:

这位野人所居之地,竹子的翠绿与山的光辉交相辉映。
他为留住客人,羞于只以蔬菜款待,便洒下泉水,开辟出一所草堂。
雨后,松子纷纷落下,微风带来药草的芬芳。
整日没有炎热的暑气,您可以在青石床上安然入睡。

注释:

  • 野人:指居住在山野之中的人,通常与世无争,生活清贫。
  • :表示惭愧,感到不妥。
  • 蔬饭:指用蔬菜做的饭食,简单朴素。
  • 洒泉:指泉水流淌,形象地描绘出清泉的流动。
  • 松子:松树的果实,落下时带有自然的气息。
  • :指艾蒿等药草,具有清香的特性。
  • 青石床:由青石制成的床,象征自然朴素的居住条件。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明确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描绘野人居住环境,表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代隐士文化的影响。隐士文化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内心的宁静,也是唐代文人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李洞的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复杂的情感与景物。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洞隐居的某个时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来访的热情款待。唐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们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追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过野叟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山野之间的宁静与恬淡。诗中以“野人”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理念,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以“野人居止处,竹色与山光”展现了自然的美好,竹子的翠绿与山光的辉映,给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留客羞蔬饭”,表现出野人对来客的热情好客,尽管生活简朴,却不失礼仪。接下来的“雨馀松子落,风过朮苗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细腻之处,雨后松子落下,清风拂过,药草的香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最后一句“尽日无炎暑,眠君青石床”则是对这种生活的总结,整日没有炎热的侵扰,能够在青石床上安然入睡,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隐士生活的简单与美好,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人居止处,竹色与山光:描绘野人的居住环境,竹子与山光交映,展现出自然之美。
    • 留客羞蔬饭,洒泉开草堂:表达对来客的热情,虽然生活简单,但仍然希望以真诚款待。
    • 雨馀松子落,风过朮苗香:描绘雨后自然的气息,松子落下,风带来药草香,生动地呈现出自然的动态。
    • 尽日无炎暑,眠君青石床:强调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舒适与安逸。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如“竹色与山光”。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的手法,如“留客羞蔬饭,洒泉开草堂”。
    • 拟人:通过“洒泉开草堂”赋予泉水以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简单、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色:象征清新、纯净的自然环境,代表着隐逸生活的恬淡。
  • 山光:象征高远、静谧的精神境界,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松子:自然的产物,代表了丰盈与生机,象征着隐士生活的充实。
  • 草堂:隐士的住所,象征着简朴与自然的结合。
  • 青石床:象征着自然的质朴,代表着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留客羞蔬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羞愧
    B. 自豪
    C. 愤怒
    D. 悲伤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D. 对爱情的追忆

  3. 诗中提到的“青石床”象征着? A. 豪华生活
    B. 朴素与安宁
    C. 追求名利
    D. 生活的困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隐逸的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则表现了友情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洞生平与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