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叔书记山阴隐居》

时间: 2025-01-04 10:46:36

山顶绝茅居,云泉绕枕虚。

烧移僧影瘦,风展鹭行疏。

卷箔清江月,敲松紫阁书。

由来簪组贵,不信教猿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从叔书记山阴隐居
山顶绝茅居,云泉绕枕虚。
烧移僧影瘦,风展鹭行疏。
卷箔清江月,敲松紫阁书。
由来簪组贵,不信教猿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山顶上有一处非常隐秘的茅草屋,云雾和泉水环绕着它。烧香的僧人影子消瘦,微风中白鹭悠然飞翔。卷起帘子,看到清澈的江面映照着月光,敲打松树的声音和紫阁的书声交融在一起。原本世俗中地位尊贵的人,不一定能够信任这些教导和教诲,像猿猴一样只会用锄头耕种。

注释:

  • :极高,到了顶点。
  • 茅居:用茅草搭建的居所。
  • 云泉:云雾与泉水。
  • 烧移:烧香所致,僧人影子因香烟而变得瘦弱。
  • 鹭行疏:白鹭在风中悠然飞行,显得稀疏。
  • 卷箔:卷起帘子,意指打开视野。
  • 紫阁书:紫色楼阁中书声。
  • 簪组:指的是世俗的地位和权力。
  • 教猿锄:猿猴用锄头,暗指不求上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洞送别他的朋友从叔到山阴隐居,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在唐代,隐居文化兴盛,诗人们常通过写作表达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第一句“山顶绝茅居”描绘了隐居者所处的高远位置,既让人感受到身处自然之中的清新,又暗示了与世隔绝的孤独。接下来的“云泉绕枕虚”用“云泉”两字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表明这里环境优美,恍若人间仙境。

诗中提到的“烧移僧影瘦”则通过僧人的形象,反映出隐士生活的清苦,隐喻追求精神世界的单纯与执着。而“风展鹭行疏”则通过白鹭的悠然自得,进一步烘托了自然和谐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卷箔清江月,敲松紫阁书”则展现了隐居者在夜晚的宁静生活,卷起帘子,月光照耀,似乎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由来簪组贵,不信教猿锄”则表达了对世俗地位的质疑,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暗示在追求名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清新,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顶绝茅居:高耸的山顶上有一间隐秘的茅草屋。
  2. 云泉绕枕虚:云雾和泉水环绕着,显得空灵而宁静。
  3. 烧移僧影瘦:烧香所致,僧人的身影变得消瘦,暗示生活的清苦。
  4. 风展鹭行疏:微风中,白鹭悠然飞翔,景象清雅。
  5. 卷箔清江月:在夜晚卷起帘子,能看到江水般清澈的月光。
  6. 敲松紫阁书:敲打松树的声音与紫阁中的读书声交织。
  7. 由来簪组贵:传统上地位尊贵的人。
  8. 不信教猿锄:不一定能相信这些教导,像猿猴一样只会耕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僧人的影子比作消瘦,暗示生活的艰辛。
  • 拟人:风展白鹭,给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如“卷箔清江月,敲松紫阁书”,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顶:象征高远,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茅居:象征隐逸生活的清贫与单纯。
  • 云泉:象征自然的灵动与清新。
  • :象征宁静、清明的精神境界。
  • :象征自由与优雅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主旨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D. 对友人的怀念

  2. 诗中提到的“烧移僧影瘦”是指什么? A. 僧人影子因烟雾而变得模糊
    B. 僧人因为生活清苦而消瘦
    C. 僧人正在烧香
    D. 僧人影子因风而飘动

  3. “卷箔清江月”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寂静的山林
    B. 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江水
    C. 隐士的孤独
    D. 书声琅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但更注重秋天的气氛与变化。
  • 贾岛《寻隐者不遇》:表达对隐士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追求,强调了寻觅过程中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洞诗集》
  • 《唐代隐士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