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灵殿寺》

时间: 2025-01-19 21:48:58

野寺梅开后,萧条客到稀。

白云当户满,香雪绕空飞。

荒藓春来合,残僧日暮归。

为言征税苦,终日掩柴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灵殿寺
野寺梅开后,萧条客到稀。
白云当户满,香雪绕空飞。
荒藓春来合,残僧日暮归。
为言征税苦,终日掩柴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去灵殿寺游玩的情景。在偏僻的寺庙中,梅花盛开后,来访的客人稀少而显得冷清。白云在门前聚集,香气四溢的雪花在空中飞舞。荒凉的苔藓在春天复苏,残留的僧人也在日落时分归去。诗人借残僧之口,表达了对征税之苦的感慨,整日关上柴门。

注释:

  • :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萧条:形容冷清、寂静。
  • 白云:指在天空中飘浮的云彩。
  • 香雪:指梅花的香气,如雪般清新。
  • 荒藓:指长满苔藓的地方,象征荒凉。
  • 残僧:剩下的和尚,象征寺庙的冷清。
  • 征税苦:形容因征税而带来的生活困苦。
  • 柴扉:柴门,指家门。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梅花”与“白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孤高、清雅的气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谏臣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虽然他不如一些大诗人有名,但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明代,社会动荡和税收问题让许多人生活困苦。郭谏臣在游览灵殿寺时,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同时触发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通过描绘春游灵殿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苦难的感慨。开篇“野寺梅开后,萧条客到稀”,通过描写梅花的盛开,带出春天的气息,但随之而来的“萧条”却反映出人们对这种美景的冷漠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白云当户满,香雪绕空飞”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静谧与清新,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生活的反思,“为言征税苦,终日掩柴扉”,通过残僧的言语,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愤。整首诗在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的同时,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寺梅开后”描绘了寺庙春日的景象,梅花盛开象征生机。
    • “萧条客到稀”反映出寺庙的冷清,暗示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忽视。
    • “白云当户满”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白云象征着纯洁与安静。
    • “香雪绕空飞”进一步增强了对梅花香气的描绘,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美感。
    • “荒藓春来合”通过苔藓的生长,传达出春天复苏的气息。
    • “残僧日暮归”表现出孤独的僧人回归的情景,增添了一丝惆怅。
    • “为言征税苦”以残僧之口,表达对社会苦难的无奈。
    • “终日掩柴扉”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雪”,将梅花的香气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纯洁、高雅,代表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力。
  • 白云:象征宁静与无忧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苔藓:象征荒凉与孤独,暗示人生的无常。
  • 残僧:象征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云当户满”中,白云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喜悦
    D. 厌倦

  2. 诗中的“香雪”指代什么? A. 雪花
    B. 梅花
    C. 香气
    D. 春天

  3. 诗人通过“残僧日暮归”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幸福
    C. 忧伤与失落
    D. 自由与解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鹿柴》中也有类似的自然描写和孤独之感,但王维更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郭谏臣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社会的苦痛。两者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偏向于宁静与和谐,后者则是对现实的深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郭谏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