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涧壑吼风雷,香门绝顶开。
阁寒僧不下,钟定虎常来。
鸟啄林稍果,鼯跳竹里苔。
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
白话文翻译:
溪涧深谷中风雷咆哮,香火缭绕的寺庙在高处开放。
寒意逼人的阁楼中僧人不愿下山,晨钟响起时,老虎常常来此。
鸟儿在林间啄食果实,松鼠在竹间跳跃觅食。
心灵的源头没有任何杂念,尘世的纷扰我打算不再回头。
注释:
- 涧壑:指山间的溪涧与深谷。
- 香门:寺庙的香火之门,象征着佛教的圣地。
- 阁寒:指寺中的楼阁,寒冷的意境展现出孤寂。
- 钟定:钟声悠扬,固定的声音传递着时间的流逝。
- 虎常来:虎象征威风,同时暗示自然的力量。
- 鸟啄:鸟在树林中觅食,表现自然的和谐。
- 鼯跳:鼯鼠在竹林间跳跃,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生机。
- 心源无一事:心灵的源头没有任何事物牵绊,表达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佛教文化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佛教文化盛行,诗人常游历山水,感悟自然与佛理。
诗歌鉴赏:
《游云际寺》是一首描写山水与佛教意境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涧壑的风雷、香门的开放,展示出寺庙的雄伟和自然的力量。特别是“阁寒僧不下”一句,生动刻画了僧人对清修生活的执着和对尘世的超脱。紧接着,诗中描绘鸟啄和鼯跳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替运用自然与人文,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心源无一事,尘界拟休回”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繁华尘世的告别及对自身心灵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与音韵的和谐,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涧壑吼风雷”:描绘了山谷的雄壮和自然的威力,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 “香门绝顶开”:香火缭绕的寺庙高耸入云,象征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阁寒僧不下”:即便外界寒冷,僧人依然选择留在高阁,体现了对修行的忠诚。
- “钟定虎常来”:钟声悠扬,也暗示着自然的威严与生命的循环。
- “鸟啄林稍果”:鸟儿在林间觅食,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 “鼯跳竹里苔”:描绘了竹林中松鼠的活泼,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心源无一事”:心灵的宁静,达到一种无物之境。
- “尘界拟休回”:对世俗的告别,表现出诗人想要逃离尘世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香门绝顶开”用香火象征佛教的圣地。
- 拟人:钟声被描绘为定下来的声音,给人以生动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中运用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展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涧壑: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深邃。
- 香门:代表佛教的信仰与精神寄托。
- 阁寒:体现了孤独与清修的生活状态。
- 鸟啄、鼯跳:生动描绘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心源: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门绝顶开”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寺庙
C. 人生哲理 -
“阁寒僧不下”中的“阁”指的是什么? A. 书阁
B. 寺庙的楼阁
C. 山顶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世俗的迷恋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多的运用了细腻的描写,而喻凫则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