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宗寺》

时间: 2025-01-17 09:34:01

两峰双涧水,万古一篇诗。

玉局竟仙去,空山无此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宗寺
作者:张孝祥 〔宋代〕

两峰双涧水,万古一篇诗。
玉局竟仙去,空山无此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归宗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两座高峰之间流淌着双涧的清水,仿佛成就了一幅千古流传的诗篇。曾经的美好似乎已成为过去,仙人在此处已然离去,空旷的山中再也找不到这块碑石。

注释

  • 两峰:指两座高山,象征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 双涧水:两条山涧流出的水,体现了自然的灵动和清澈。
  • 万古:形容时间的无尽,指的是千古。
  • 玉局:玉制的棋局,隐喻美好事物的消逝。
  • 空山:空旷的山,表达一种孤寂和静谧的感觉。
  • :常指纪念碑,象征历史的痕迹。

典故解析

“玉局竟仙去”可能隐喻历史上某些美好事物的消失。此句中“玉局”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状态或美好的事情,而“仙去”则表示这些美好已不复存在。这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和人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张孝祥对归宗寺的游览之际,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影响,因而有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归宗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对山水的描写,呈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诗人将自然与诗意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接着,诗中转向对历史的反思,既有对“玉局”的怀念,也有对“仙去”的无奈。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显得更加深刻。最后的“空山无此碑”不仅呼应了前面的描写,也暗示了无论如何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留下的只有空旷和寂静。这种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洞察与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峰双涧水”:描绘出高山与流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灵动。
    • “万古一篇诗”:将自然景观与诗意相结合,表达一种永恒的美。
    • “玉局竟仙去”:暗示美好的事物已然消逝,留下遗憾。
    • “空山无此碑”:结束时强调空旷与孤寂,给人以深思。
  • 修辞手法

    • 运用了对比,通过自然景观与人事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景象富有诗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两峰:象征崇高与坚定。
  • 双涧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清澈。
  • 玉局:暗示理想与美好。
  • 空山:象征孤独与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两峰双涧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荒凉的沙漠
    B. 雄伟的高山和清澈的溪水
    C. 宁静的湖泊
    D. 繁华的市集

  2. “万古一篇诗”中的“万古”是什么意思? A. 一年
    B. 千古
    C. 现代
    D. 昨天

  3. 诗中“空山无此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现在的满足
    D. 对美食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孝祥的《归宗寺》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张孝祥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而王维则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