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布衣不任事,恒似涉风波。
况值经营际,其如会计何。
长官忧见骂,小吏厌相过。
翻忆秋池上,临书换白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平民生活中的苦闷和无奈。布衣之人(普通百姓)无法承受繁重的事务,常常感到像是在风波中挣扎。尤其在经济紧张的时刻,经济状况的不好让人心烦意乱。上级官员常常因不满而责骂,下属小吏则厌倦了互相推责。回忆起秋天池塘边的景象,拿起笔来,似乎想用文字换得那只白鹅的清净与安宁。
注释:
- 布衣:指平民百姓,常用来表达人们的贫苦和无奈。
- 不任事:无法承担事务,感到力不从心。
- 经营际:指经济运作的时刻,暗指社会经济的压力。
- 长官:指上级官员,通常是管理者。
- 小吏:指下级文书或小官职,通常负责日常事务的小官。
- 翻忆:回忆,想起。
- 秋池:秋天的池塘,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
- 临书:写作,描绘情景。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平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经济压力和官民关系的紧张。诗中提到的“白鹅”象征着纯洁与安宁,可能暗示作者内心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经济困窘和官民矛盾相对突出。作者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生活困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排闷》是一首深刻反映平民生活的诗作。诗中,汪广洋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体现了普通人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力感。开篇的“布衣不任事,恒似涉风波”便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平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随时可能被卷入风浪,难以自拔。紧接着,诗中提到的“长官忧见骂,小吏厌相过”则进一步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上下级之间的紧张关系,表现出小人物在大环境中被迫承受的压力与不满。
而“翻忆秋池上,临书换白鹅”则是对比之笔,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白鹅象征着一种理想化、单纯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衣不任事:普通人无力处理繁重的事务,感到无奈。
- 恒似涉风波:生活像是在风浪中行舟,随时可能遇到困境。
- 况值经营际:尤其在经济紧张的时期,生活更显艰难。
- 其如会计何:经济的管理与个人生活的苦闷相映成趣。
- 长官忧见骂:上级官员的责骂增加了生活的压力。
- 小吏厌相过:小官员之间的推诿,使得环境更加紧张。
- 翻忆秋池上:回想着秋天池塘的宁静,想逃避现实的喧嚣。
- 临书换白鹅:想通过写作来换取那种简单、宁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生活的艰辛与秋池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白鹅象征着平静与理想生活。
- 比喻:生活如同风波,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压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民生活的深刻关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无奈与不满,展现了人们在苦闷中渴望宁静的心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布衣:象征普通百姓,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 风波: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不安。
- 秋池: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白鹅:象征纯洁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
- A. 贵族
- B. 平民百姓
- C. 官员
- D. 商人
-
“翻忆秋池上,临书换白鹅”中的“白鹅”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宁静与理想生活
- C. 努力与奋斗
- D. 忍耐与坚持
-
诗中提到的“长官”是指?
- A. 小官
- B. 上级官员
- C. 工人
- D. 农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的苦闷,但以更为悲壮的语气表达。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