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浦江钱氏山居 其二
四壁暮山紫,千章春树齐。
若人忘世故,筑室住岩西。
静日看云出,开帘听鸟啼。
客来携子侄,随意阅新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居生活场景。四周的山在暮色中显得紫色一片,春天的树木繁茂如同千章书页。若有人能够忘却世俗的繁杂,便可以在岩石的西侧建一座房子。静静的日子里,看云从天边飘出,打开窗帘听鸟儿欢快地鸣叫。朋友们来访时带着子侄,随意地欣赏新的诗篇。
注释:
- 四壁:指四周的墙壁,这里用来形容环境。
- 暮山紫:指傍晚时分,远处的山被夕阳映照成紫色。
- 千章春树齐:千章形容树木繁茂,春天的树木生机勃勃,齐整排列。
- 忘世故:指忘却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筑室住岩西:在岩石的西侧建造房屋,隐居生活。
- 静日:指安静的日子。
- 开帘听鸟啼:打开窗帘,倾听鸟儿的鸣叫,增添生活情趣。
- 携子侄:指朋友来访时带着他们的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明代社会动荡,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喧嚣,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所向往的山居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四壁暮山紫,千章春树齐”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入诗的中段,诗人以“若人忘世故,筑室住岩西”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渴望归隐,体现了人们在纷扰的社会中渴求内心宁静的心理状态。最后两句则展现出一种温馨的社交场景,朋友和子侄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山居生活,也为诗人带来了情感的交流与乐趣。“随意阅新题”更是将诗人的文人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传达了他与友人共同吟诗作对的乐趣。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和生活场景的结合,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壁暮山紫:诗人描绘出周围山色在傍晚时分呈现的紫色,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千章春树齐:春天的树木生机盎然,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若人忘世故:表达诗人向往脱离世俗繁杂的心情,强调隐居的理想。
- 筑室住岩西:具体描绘出隐居的场所,增强了诗意的真实感。
- 静日看云出:体现出诗人的闲适与从容,享受自然的变化。
- 开帘听鸟啼: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富有生活气息。
- 客来携子侄:增添了人际关系的温暖,强调社交的乐趣。
- 随意阅新题:体现出文人之间的交流与相互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日看云出,开帘听鸟啼”,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
- 意象:运用了山、树、云、鸟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比喻:将树木比作“千章”,增强了诗意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我内心世界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暮山:象征着宁静与沉静的心态。
- 春树:象征着生机、希望与自然的美好。
- 鸟啼:象征着自由与生活的乐趣,与诗人愉悦的心境相呼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千章春树齐”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冬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忘却世俗烦恼
- C) 寻找名利
-
诗中提到的“客来携子侄”表明了什么?
- A) 孤独生活
- B) 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C) 对世俗的全然拒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汪广洋的《宿浦江钱氏山居 其二》均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田趣,而汪广洋则强调了山居的宁静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