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雪消冰又释,
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
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
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
欲与何人言。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刚来临,雪水融化,冰块也消失了。
春光明媚,微风轻拂,温暖的气息再次回到大地。
庭院和田地都湿漉漉的,墙根下的荠菜悄然生长。
官舍里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夕阳西斜,渐渐掩住了门口。
我不想再打开那本老旧的书卷,
又能和谁说话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释:解开,放开。
- 暄:温暖,表示春天的温暖气息。
- 荠叶:一种春季生长的野菜,象征春天的来临。
- 官舍:官员的居所,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庄老卷:指陈旧的书籍或文稿,隐喻诗人对往事的怀念或无奈。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直接典故,但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内心的孤寂。诗人使用自然景象来反映个人的情感,符合唐代诗歌的常见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感情和社会现实。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简练而富有音乐感,常常反映出对民生的关心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早春》创作于白居易担任官职的某个春天,反映了他在官场的孤独感以及对春天的渴望。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早春》是一首描绘春天到来的诗,开篇即以“雪消冰又释”点明了季节的变迁,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气息。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欣喜,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内心的孤独感逐渐显露。尤其是“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两句,呈现出一种无奈的静谧,折射出诗人在官场中的孤独与寂寞。最后两句“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交流与理解的渴望,却又无处倾诉的无奈之情。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天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兼具了自然的美感与人文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消冰又释:描绘春暖化冰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景和风复暄:春天的气候温和,微风轻拂,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满庭田地湿:春雨滋润大地,生机盎然。
- 荠叶生墙根:墙根的荠菜生长,寓意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
- 官舍悄无事:官舍中的寂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
- 日西斜掩门:夕阳西斜,时间流逝,诗人与外界的隔离感加剧。
- 不开庄老卷:不想翻阅旧书,表现出对过去的无奈与逃避。
- 欲与何人言:深入表达孤独,渴望倾诉却无处可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的温暖、生命的复苏形象化,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春天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早春的自然美和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人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思考与感受。通过春天的描绘,诗人渴望与人交流,却又感到无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过去。
- 春:象征新生与希望。
- 荠叶:生命的复苏。
- 官舍:隐喻官场的孤独与无聊。
- 夕阳: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消冰又释”描绘了什么季节的变化?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
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A. 自然景象
B. 人物描写
C. 历史典故 -
“欲与何人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雨滋润大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早春》与《春晓》的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早春》更多表现了孤独感,《春晓》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早春》与《春夜喜雨》的比较:前者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入门》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研究和学习唐诗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