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竹枝 其十四》

时间: 2024-09-19 20:54:27

今朝不用小乌篷,信步湖山翠黛中。

好是晴秋澄若洗,望山桥上望双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朝不用小乌篷,信步湖山翠黛中。
好是晴秋澄若洗,望山桥上望双峰。

白话文翻译

今天不需要小船了,我在湖山之间悠然步行。
秋天的晴天清澈如洗,站在桥上可以眺望到双峰。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乌篷:指小船,通常用黑色帆布搭成,古时常用于湖泊中的游览。
  • 信步:随意走,漫步。
  • 翠黛:形容青山的颜色,翠绿而黛色,常用以描绘山水的美丽。
  • :清澈、明净。
  • 若洗:像洗过一样,形容水面清澈明亮。
  • 双峰:指两座山峰,可能是指西湖附近著名的山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使用的自然景色描写常见于古代诗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传统诗词的创作与现代诗歌的探索,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可能在西湖游览时,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好,便写下此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湖竹枝 其十四》以清晰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秋日的美丽景色。诗中诗人放弃了传统的船只,选择在湖山之间漫步,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清秋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水面如洗,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站在桥上远眺双峰,仿佛世界都在这一刻静止,只有眼前的美景在心中荡漾。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以“今朝”开篇,暗示着当下的美好,整个诗句流畅而自然,仿佛将读者也带入了那片美丽的自然之中。诗中的“晴秋”与“澄若洗”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秋的清新,又暗示了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这首诗不仅是对西湖风光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与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读后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惬意,仿佛身临其境,心随景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不用小乌篷:今天不需要船只,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选择以步行的方式接近自然。
  • 信步湖山翠黛中:在湖山之间漫步,突出环境的优美,表现了诗人从容的心境。
  • 好是晴秋澄若洗:秋天清澈的天空如同洗过一般,增强了自然景色的清新感。
  • 望山桥上望双峰:站在桥上远眺两座山峰,表现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与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澄若洗”使用了比喻,将清澈的湖水与洗过的状态相提并论,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诗中“信步湖山”和“望山桥上”的结构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欣赏,展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宁静,暗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晴秋:象征清新与明朗,传达出一种愉悦的心境。
  • 双峰: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寓意着人生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朝不用小乌篷”表达了什么意图? A. 想要乘船游湖
    B. 选择步行,享受自然
    C. 讨论天气

  2. “澄若洗”在这里表达了怎样的意象? A. 水面模糊
    B. 水面清澈明亮
    C. 水面波涛汹涌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A. 强调忙碌
    B. 选择悠然步行
    C. 讨论诗歌的创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魏新河的《西湖竹枝 其十四》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是对自然的描写,但魏新河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宁静,而杜甫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西湖文化及其文学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