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时间: 2025-01-01 12:5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
作者: 吕岩 〔唐代〕
仙风道骨,颠倒运乾坤,平分时节。
金木相交坎离位,一粒刀圭凝结。
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仙花朵秀,圣男灵女扳折霄汉。
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
此是天关地轴,谁解推穷圆缺。
片晌功夫,霎时丹聚,到此凭何诀?
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仙人的风范,仿佛能够逆转天地、平衡四季。金木相交,象征阴阳变化,刀圭的凝聚体现了宇宙的奥秘。水中的老虎潜伏,火中的龙伏卧,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与光辉。仙花盛开,神仙男女在中秋之夜,折叠了这天上的月亮,银色的月亮从海面升起,浪花翻滚如千层雪。这是天地的关口,谁能解得月圆月缺的道理?短暂的时光里,瞬间聚集了丹药,到底该凭什么法门?在空洞的山中长啸,感受那无尽的风月。
注释:
- 仙风道骨:形容高人或道士的气质,指其超凡脱俗的风范。
- 颠倒运乾坤:形容能够改变天地的运转。
- 金木相交:指阴阳五行相互交融,表现出宇宙变化。
- 刀圭:古代的测量工具,这里引申为宇宙的凝聚之象。
- 水虎、火龙:象征着力量与潜藏的能量。
典故解析: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象征着团圆与丰收,是中国传统节日。
- 银蟾:指月亮,源于古代神话,月亮被视为神性存在。
- 天关地轴:道教中对宇宙结构的理解,象征天地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岩,唐代著名道士,擅长诗词,常以道教思想为主题,作品多表现超脱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酹江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想象力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崇高追求。开篇即以“仙风道骨”引入,展示了道教的超凡境界,接下来通过一系列象征意象,如“金木相交”、“水虎潜形”等,描绘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变化。
诗中“此夜中秋,银蟾离海,浪卷千层雪”,将中秋与月亮的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不仅仅是在阐述自然现象,更是在探讨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哲理。最后一联“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无边自由与超脱,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修辞上也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吕岩通过这首诗,展现了道教的深邃和对自然的敬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风道骨:描绘了道士的风姿,体现了其高洁与脱俗。
- 颠倒运乾坤:表达了道教的宇宙观,能够逆转自然。
- 金木相交:阴阳交融的意象,象征生命的变化。
- 一粒刀圭凝结:宇宙的奥秘在于微小的凝聚。
- 水虎潜形:隐藏的力量,寓意深远。
- 火龙伏体:代表着内在的潜能与激情。
- 万丈毫光烈:光辉灿烂,象征力量的无穷。
- 仙花朵秀:仙境中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绽放。
- 圣男灵女:道教中的神仙形象,寓意和谐美好。
- 扳折霄汉:在中秋之夜的神秘活动。
- 此夜中秋:强调节日的特殊意义。
- 银蟾离海:月亮升起的意象,象征光明与希望。
- 浪卷千层雪:形容海浪的壮观,增强了场景的动感。
- 此是天关地轴:宇宙的中心,揭示了形而上的哲理。
- 谁解推穷圆缺:对月亮变化的思考,表达哲学的深度。
- 片晌功夫,霎时丹聚:瞬间的变化,暗示生命的短暂。
- 到此凭何诀:对道理的追问,体现了对智慧的渴望。
- 倚天长啸:抒发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 洞中无限风月:象征自然的广阔与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虎”、“火龙”,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夸张:如“万丈毫光烈”,强化了力量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体现了超脱与和谐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风道骨:道教的高洁形象。
- 银蟾:月亮的象征。
- 天关地轴:宇宙的中心与秘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仙风道骨”指的是什么? A. 道士的气质
B. 仙女的美丽
C. 自然的力量 -
诗中提到的“水虎”象征什么? A. 力量
B. 美丽
C. 智慧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
C. 对历史的回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酹江月》均描绘了月亮的意象,但前者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更深入探讨宇宙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