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帘洞》
时间: 2025-01-04 10:1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水帘洞 罗邺 〔唐代〕
乱泉飞下翠屏中,名共真珠巧缀同。 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遥听水兼风。 虽无舒卷随人意,自有潺湲济物功。 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
白话文翻译:
许多泉水从翠绿的屏风中间飞泻而下,它们的名称与珍珠一样巧妙地缀连在一起。 一片水帘从古至今长长地垂挂着,站在半山腰远远地听着水声和风声。 虽然没有随人的意愿舒展和卷曲,但自有其滋润万物的功效。 每当夏天来临时,我都会看到这片水帘,仿佛仙子被隔在了房栊之外。
注释:
- 乱泉:指众多的泉水。
- 翠屏:形容山色如翠绿的屏风。
- 真珠:即珍珠,这里比喻泉水的晶莹剔透。
- 舒卷:指水帘随风舒展和卷曲。
- 潺湲:形容水流声,这里指泉水滋润万物的作用。
- 暑天:夏天。
- 仙子: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比喻水帘的美丽和神秘。
- 房栊:窗户,这里指水帘隔绝了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水帘洞的美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泉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罗邺游览水帘洞时所作,通过对水帘洞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水帘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泉水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首联以“乱泉飞下翠屏中”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翠绿的山间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比喻为“真珠巧缀同”,展现了泉水的晶莹剔透。颔联“一片长垂今与古”,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水帘的恒久不变,而“半山遥听水兼风”则通过听觉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颈联“虽无舒卷随人意,自有潺湲济物功”,既表达了水帘的自然之美,又强调了其滋润万物的功效。尾联“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通过寓言的手法,将水帘比作隔绝仙子的房栊,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乱泉飞下”和“真珠巧缀”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动态美和晶莹剔透的质感。
- 颔联:通过“一片长垂”和“半山遥听”的描写,展现了水帘的恒久不变和听觉上的美感。
- 颈联:通过“虽无舒卷”和“自有潺湲”的对比,强调了水帘的自然之美和滋润万物的功效。
- 尾联:通过“每向暑天”和“疑将仙子”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和隐逸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真珠巧缀同”,将泉水比作珍珠,形象生动。
- 拟人:如“虽无舒卷随人意”,赋予水帘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如“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遥听水兼风”,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水帘洞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自然之美的恒久不变和滋润万物的功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泉:众多的泉水,象征着自然的活力和动态美。
- 翠屏:翠绿的山色,象征着自然的静态美和生机。
- 真珠:晶莹剔透的珍珠,象征着泉水的纯净和美丽。
- 潺湲:水流声,象征着泉水的滋润和生命力。
- 仙子:传说中的仙女,象征着水帘的神秘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泉飞下翠屏中”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泉水从翠绿的山间飞泻而下 B. 泉水在翠绿的屏风上流淌 C. 泉水在翠绿的山间静止不动 D. 泉水在翠绿的屏风上飞溅
-
诗中“一片长垂今与古”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水帘从古至今长长地垂挂着 B. 水帘从古至今短小地垂挂着 C. 水帘从古至今断断续续地垂挂着 D. 水帘从古至今不规则地垂挂着
-
诗中“虽无舒卷随人意”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水帘随人的意愿舒展和卷曲 B. 水帘不随人的意愿舒展和卷曲 C. 水帘随人的意愿静止不动 D. 水帘不随人的意愿静止不动
-
诗中“疑将仙子隔房栊”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水帘隔绝了仙子 B. 水帘隔绝了外界 C. 水帘隔绝了仙子和外界 D. 水帘隔绝了仙子和房栊
答案:
- A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罗邺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罗邺的《题水帘洞》都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但李白更注重瀑布的动态美,而罗邺则更注重瀑布的静态美和滋润万物的功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收录了众多古代山水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山水诗的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