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四》

时间: 2025-01-07 22:11:47

桂林好,校梦忆词龛。

北牖洞天群玉浸,南溪水月一奁涵。

春蛰此沉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林好,校梦忆词龛。
北牖洞天群玉浸,
南溪水月一奁涵。
春蛰此沉酣。

白话文翻译:

桂林真美,让我回忆起梦中的词坛。
北面的窗户外,洞天的群山如玉般浸润,
南溪的水面上,月光如同一盆清澈的涵水。
在春天的蛰伏中,心情沉醉而安宁。

注释:

  • 桂林:地名,位于中国广西,因其山水风光而闻名。
  • 校梦:回忆梦中的场景,可能指与诗词有关的美好回忆。
  • 词龛:词的殿堂,指诗词创作或欣赏的地方。
  • 北牖:北面的窗户。
  • 洞天:指山洞或仙境,引申为美景。
  • 群玉:形容山峦的美丽,像是群星或群玉。
  • :浸润,形容景色的柔美。
  • 南溪:南边的小溪。
  • 一奁涵:指水面像一个托盘,形容水面如镜。
  • 春蛰:春天的沉寂状态。
  • 沉酣: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是“洞天”与“群玉”连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水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1900-1970),字克诚,号松山,近现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受到喜爱。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观为题,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1964年,正值中国社会变革之际,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桂林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头一句“桂林好,校梦忆词龛”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桂林美景的描绘,唤起了心中的美好回忆。接下来的描写,北窗外的“洞天群玉”与南溪的“水月”,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桂林的秀丽山水,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春蛰此沉酣”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陶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林好,校梦忆词龛:表达了对桂林美景的赞美与对旧日创作时光的怀念。
  • 北牖洞天群玉浸:描绘北窗外如同仙境般的山景,折射出自然的壮美。
  • 南溪水月一奁涵:展现了南溪水面上月光的倒影,形成如镜的宁静画面。
  • 春蛰此沉酣:强调在春天的沉静中沉醉,表现出对时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比作“群玉”,增强了景色的美感。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使得整首诗更为和谐。
  • 意象:用“水月”与“沉酣”形成对照,凸显内心的宁静与外部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桂林的自然景色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蕴含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沉醉。

意象分析:

  • 桂林:象征自然之美,诗人心灵的归宿。
  • 洞天:代表人间仙境,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水月:象征宁静与和谐,引发内心的沉思。
  • 春蛰:代表生命的复苏与内心的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桂林”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 A. 广西
    • B. 湖南
    • C. 四川
    • D. 云南
  2. “北牖洞天群玉浸”中的“群玉”主要是形容什么?

    • A. 河流
    • B. 山峦
    • C. 花朵
    • D. 星星
  3. 诗中“春蛰此沉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沉醉
    • C. 激动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融入了豪放的情感,与黄咏雩的细腻描述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