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07 22:38:59

江南好,秋水晚平桥。

千顷绿沉菱叶雨,十分香散藕花潮。

人倚木兰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秋水晚平桥。
千顷绿沉菱叶雨,十分香散藕花潮。
人倚木兰桡。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景色真美,秋天的水面在傍晚时分平静如镜。
一片片碧绿的菱叶在细雨中沉沉沉没,芬芳的藕花在潮水中轻轻散发香气。
我倚着木兰的船桨,静静观赏这一切。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 秋水:指秋天的水,通常清澈平静,给人宁静的感觉。
  • 平桥:水面平静如镜,像桥一样。
  • 千顷:形容水面广阔,像一千顷的田地。
  • 沉菱叶:形容菱叶在水中漂浮的状态。
  • 十分香:形容香味浓郁,十成的香气。
  • 藕花潮:指盛开的藕花在潮水中摇曳。
  • 木兰桡:指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用来划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49年-1714年),字子明,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望江南》成诗于清代,正值江南经济繁荣,水乡景色迷人,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秋水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描绘江南秋日风光的诗,诗中展现了清澈的水面、丰盛的自然景色以及清新的气息。开头的“江南好”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接着,诗人描写了秋天的水面如镜般平静,给人一种宁静、惬意的感受。而“千顷绿沉菱叶雨”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将读者带入一个雨中的江南水乡,菱叶的沉重与细雨的轻柔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十分香散藕花潮”则通过嗅觉传达藕花的芬芳,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地描绘了水乡的自然之美。

最后一句“人倚木兰桡”,则把诗人自身的情感融入景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思索,仿佛在感叹美景的同时,也在思念着什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使整首诗既有景又有情,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好,秋水晚平桥。
    描述江南的美丽景色和秋天水面的宁静。

  2. 千顷绿沉菱叶雨,
    描绘了雨中沉入水面的菱叶,展现出水面的广阔与自然的生机。

  3. 十分香散藕花潮。
    形容藕花在潮水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芬芳。

  4. 人倚木兰桡。
    表达了诗人倚靠在船桨上的闲适情态,融入了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排比:运用“千顷绿沉菱叶雨,十分香散藕花潮”形成排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水面比作“平桥”的意象,突出了平静和宁静。
  • 拟人:菱叶和藕花被赋予了生命,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江南秋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秋水:象征宁静与思考,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 菱叶:象征江南水乡的生机与丰盛。
  • 藕花:象征美丽与芬芳,表现江南的自然魅力。
  • 木兰桡:象征诗人的归属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水面是哪个季节的?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人倚靠的是什么?
    A. 岸边
    B. 木兰桡
    C. 船头
    D. 树枝

  3. “千顷绿沉菱叶雨”中的“沉”字可以理解为?
    A. 浮在水面
    B. 沉入水中
    C. 漂浮
    D. 遮盖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水乡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月色与春天的意象,情感上更为细腻。
  • 《夜泊牛渚怀古》: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情感上更为沉重,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江南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