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堂即事
作者: 杜甫
荒村建子月,
独树老夫家。
雾里江船渡,
风前径竹斜。
寒鱼依密藻,
宿鹭起圆沙。
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村庄,月光照耀着孤独的树木,那是老人的家。雾霭中,江上的船只在渡口渡过,风中小路的竹子斜斜地倒伏。寒冷的鱼儿依偎在茂密的水草中,栖息的白鹭在圆形的沙滩上起飞。喝着蜀地的美酒,虽然能消愁,但无钱可买,何处可以赊账呢?
注释:
- 荒村:指的是偏僻、荒凉的村庄。
- 建子月:形容月光如子,照在村庄上。
- 老夫家:老人的家,体现孤独和环境的萧条。
- 江船渡:描绘渡船在雾里行驶的情景。
- 径竹斜:风吹动竹子,形成斜线的样子。
- 寒鱼:指在寒冷水域中生活的鱼。
- 密藻:指生长得很密的水草。
- 宿鹭:指白鹭栖息在沙滩上。
- 蜀酒:指四川的美酒,代表了诗人对酒的向往。
- 禁愁得:虽然酒能解愁,但由于贫困而不能饮用。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可以理解为杜甫对自己当时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孤独与无奈。此外,诗人提到的蜀酒,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生活困苦,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人民的关怀,和对自身困境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草堂即事》写于杜甫晚年,他在成都草堂隐居,尽管环境优美,但他心中仍然充满忧虑,生活的贫困与对社会动荡的思考让他倍感沉重。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宁静环境中的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草堂即事》是杜甫在隐居生活中写的一首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荒凉的村庄和孤独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接着,诗中描绘了雾中的江船和风前的竹子,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寒鱼依藻、宿鹭起沙的意象则增添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最后,诗的结尾提到蜀酒,表现了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渴望,但由于无钱可买而感到失落,这与前面的自然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流转,深刻揭示了杜甫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村建子月:在荒村中,月亮似乎为孤独的环境增添了一层诗意。
- 独树老夫家:孤树的存在暗示了诗人对老人的同情,表现出孤独的情感。
- 雾里江船渡:江船在雾中渡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风前径竹斜:风吹动竹子,表现出自然界的动态与柔和。
- 寒鱼依密藻:描绘寒冷的环境中,鱼儿在水草中栖息,象征着生存的艰难。
- 宿鹭起圆沙:白鹭在沙滩上栖息,起飞时的姿态,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蜀酒禁愁得:蜀酒象征着美好的生活,禁愁得却反映出生活的困境。
- 无钱何处赊:无钱购买酒,显露出生活的贫困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似子”,通过比喻表达了月光的柔和。
- 对仗:如“寒鱼依密藻,宿鹭起圆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诗中利用自然意象(如江船、竹、鱼、鹭)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变迁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作为一位社会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村: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 月:象征光明与希望。
- 江船:象征生活的流动性与变化。
- 竹:象征柔韧与坚强。
- 寒鱼:象征生存的艰难。
- 宿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蜀酒:象征文化的丰盈与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甫的《草堂即事》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生活困境
- C. 战争场面
-
诗中提到的“蜀酒”象征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贫困无奈
- C. 战争
-
“寒鱼依密藻”中,寒鱼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由
- B. 生存的艰难
- C. 快乐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但杜甫的诗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生活困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的豪情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