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十二》

时间: 2025-01-19 16:00:27

翠罨菱花花叠浪。

接叶交柯,弄影妆台上。

更帖花钿迟一向。

眉痕欲斗山鬟样。

道是缃桃犹未放。

强起临鸾,著意生惆怅。

得似玉奁春荡漾。

婵娟千里曾相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其十二
作者: 赵尊岳

翠罨菱花花叠浪。接叶交柯,弄影妆台上。
更帖花钿迟一向。眉痕欲斗山鬟样。
道是缃桃犹未放。强起临鸾,著意生惆怅。
得似玉奁春荡漾。婵娟千里曾相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翠绿的菱花如波浪般叠起,叶子交错,影子在妆台上摇曳。更有那迟迟未贴的花钿,似乎与那山上的鬟发争奇斗艳。传说中缃桃花还未开放,我强迫自己去临窗观望,心中却充满了惆怅。就像那玉制的奁盒在春风中轻轻荡漾,遥远的婵娟(嫦娥)在千里之外也曾与我相望。

注释

  • 翠罨:翠绿的装饰,形容花的颜色。
  • 菱花:菱形的花,常用来比喻水中花影。
  • 妆台上:指梳妆的台子。
  • 缃桃:一种桃花的品种,颜色淡黄。
  • 临鸾:指临窗观望,鸾是传说中的神鸟。
  • 婵娟:指月亮,常用作美人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婉约,情感细腻。他的诗词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蝶恋花 其十二》创作于赵尊岳的盛年时期,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常在自然景色中寄托个人情感,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赵尊岳的《蝶恋花 其十二》以缤纷的春景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念。诗的开头以“翠罨菱花花叠浪”描绘出春日的生机,色彩鲜明,宛如波浪般的花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却掺杂了几分惆怅与思索。尤其是“道是缃桃犹未放”,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未竟的期盼,情感由活泼转向沉思,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强起临鸾,著意生惆怅”一句,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尽管外面春光明媚,内心却难以解脱,情感的深度让人感同身受。最后的“婵娟千里曾相望”则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人间距离的遥远与心灵的共鸣,流露出一种孤独而美丽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罨菱花花叠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的景象。
  • 接叶交柯,弄影妆台上:展现了花叶交错,影子在妆台上舞动的细腻景象。
  • 更帖花钿迟一向:花钿的装饰似乎还没来得及贴上,表达一种迟疑与期待。
  • 眉痕欲斗山鬟样:眉痕优雅,似乎在与山上的美丽女子争斗,渲染出一种美的竞争。
  • 道是缃桃犹未放:缃桃花尚未开放,暗含期待中的失落。
  • 强起临鸾,著意生惆怅:勉强自己去欣赏美景,内心却生出惆怅。
  • 得似玉奁春荡漾:比喻心情如同玉奁在春风中轻轻荡漾。
  • 婵娟千里曾相望:遥远的思念与共鸣,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奁春荡漾”比喻心情的轻盈与美丽。
  • 拟人:花朵、影子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未能实现的惆怅,体现了对爱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花:象征春的生命力与美丽。
  • 妆台:代表女子的娇美与细腻。
  • 缃桃:象征爱情的期待与未实现。
  • 婵娟:代表遥远的思念与月亮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春花主要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绿色
    C. 白色

  2. “道是缃桃犹未放”中提到的缃桃象征什么?
    A. 期待
    B. 失落
    C. 快乐

  3. 诗人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晏殊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春景与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与细腻的情感流露。
  • 晏殊《蝶恋花》:其风格更为婉约,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参考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词人研究》
    • 《诗词的美学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