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春暮忆撷芬二妹、逸青三妹》
时间: 2025-01-04 08:43: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寞重帘庭院悄。门掩梨花,燕子归来早。寒食清明都过了,池塘又见荷钱小。极目荒烟迷古道。冀北江南,梦逐征鸿渺。盼得鱼书偏草草,近来肥瘦谁知晓。
白话文翻译:
庭院静悄,重重的帘幕让人感到孤寂。门外梨花盛开,燕子也早早归来。寒食节和清明节都已过去,池塘里又看到了小荷叶。远望古道上的荒烟,北方的冀北和江南的景色,梦中追逐着那遥远的鸿雁。我盼望着能收到你寄来的消息,却只得到草草几笔,最近你过得如何,谁又能知道呢?
注释:
- 寂寞重帘:重重的帘子,象征着孤独的情绪。
- 梨花:春天的象征,常用来代表爱情和思念。
- 寒食清明: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
- 荷钱小:指池塘里刚刚长出的荷叶,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极目荒烟:视线所及的地方,浓烟弥漫,象征着模糊的前景。
- 征鸿渺:鸿雁远去,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鱼书草草:鱼书指书信,草草指简略的书信,表现对方近来的情况不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作者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心,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孤独和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以“寂寞重帘”开篇,立刻营造出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作者通过描绘庭院的静谧,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接着,提到“门掩梨花,燕子归来早”,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暗含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梨花与燕子象征着爱情与团聚,然而此时却因门的关闭而显得格外哀伤。
接下来的“寒食清明都过了”,表明时间的流逝,节日的结束,仿佛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改变。池塘的“荷钱小”则寓意着新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尽管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心中的思念却没有减少。
“极目荒烟迷古道”,描绘了远方的模糊和不确定,反映出作者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人的思念。最后,“盼得鱼书偏草草”则显露出对亲友消息的渴望,却又因草草几笔而让人感到失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执着,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重帘庭院悄: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庭院,重重帘幕后是孤独的心情。
- 门掩梨花,燕子归来早:梨花的盛开与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但此时的门却是关闭的,暗示了隔离和思念。
- 寒食清明都过了,池塘又见荷钱小:时间的流逝,节日已然远去,池塘中新生的荷叶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极目荒烟迷古道:远望古道,视线被烟雾迷住,反映出对未来的迷惘。
- 冀北江南,梦逐征鸿渺:北方和南方的景象交织,梦中追逐远方的鸿雁,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盼得鱼书偏草草,近来肥瘦谁知晓:渴望得到亲友的消息,却只收到简略的几句,表现出对对方近况的担忧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重帘,表达了孤独感。
- 拟人:燕子归来早,赋予燕子以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寒食清明”和“冀北江南”,使诗句更为工整,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春夏交替时节的孤寂与期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感情的执着,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帘:象征孤独和隔离。
- 梨花: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象征。
- 燕子:象征归来与团聚。
- 荷钱:希望与生机的象征。
- 荒烟:迷茫与不确定的象征。
- 征鸿:远方的思念与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有哪些?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寒食节
- D. 清明节
-
“鱼书草草”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 A. 鱼的书信
- B. 亲友的书信
- C. 水中的鱼
- D. 书信的格式
-
诗中提到的“荷钱小”象征着什么?
- A. 失去的爱情
- B. 新的希望与生机
- C. 过去的回忆
- D. 远方的思念
答案:
- C,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吕采芝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吕采芝更强调孤独的感受和季节的变迁,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对情感的执著与追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深厚的女性情感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吕采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