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丁巳中秋前夜,隔院箫管,清宛撩人,展读静庵邮示此调,转增惘怅,即以同部韵赋答》
时间: 2025-01-04 08:05: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蝴蝶 丁巳中秋前夜,隔院箫管,清宛撩人,展读静庵邮示此调,转增惘怅,即以同部韵赋答
按拍传笺人远,素蟾何意,分照愁乡。一镜秋生,应感鬓发先凉。扇初藏衣单仗酒,风乍歇帘薄吹香。隔红墙。怨歌尘麝,飘落文梁。休量。恨同海水,清辉来夜,谁共孤光。擪笛无心,且催闲梦覆馀觞。负芳节难酬剩句,渺海天空引回肠。念欢场。团圆都误,休问重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在中秋前夜,传递思念和忧愁的情感。诗人想念远方的人,明月又何必照耀愁苦的故乡?这明亮的月光似乎映照着诗人的白发,令人感到凉意。酒杯在手,扇子轻挥,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香气。透过红墙,听见尘世中的怨歌,似乎在诉说着离愁别恨。夜色渐浓,清辉洒落,诗人独自面对孤寂的光芒,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手握笛子,却无心演奏,只想在梦中陶醉。美好的节日难以相聚,心中无尽的思念如辽阔的海洋,让人愁肠百结。团圆的愿望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何必再提重阳的到来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蟾:指白色的月亮,古代常用“蟾”指月亮。
- 鬓发:指头发的两侧,诗中暗指年华已逝,感慨衰老。
- 擪笛:指拿着笛子,表示一种演奏或吟唱的姿态。
- 负芳节:指在佳节之时未能与心爱之人团聚。
典故解析:
- 中秋:象征团圆的节日,诗中却表达了对团圆的失落和遗憾。
- 重阳:重阳节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中提到是为了加强对节日的思念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庸斋,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擅长表达离愁别恨的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丁巳年中秋前夜,传递出浓厚的思乡情感与节日的孤寂。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人对团圆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玉蝴蝶》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描绘了中秋节前夜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月亮的照耀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诗人用“素蟾”来象征明月,暗示着对故乡的惆怅和对亲人的思念。清风拂过,带来香气,似乎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在描写孤独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团圆都误,休问重阳。”这句直白而又深情的话语,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与不可实现的愿望之间的强烈对比。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深刻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常常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按拍传笺人远:歌声传来却是远方的人,暗示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素蟾何意,分照愁乡:明月可照,想问它何意,映照的是愁苦的故乡。
- 一镜秋生,应感鬓发先凉:秋天的镜子倒映出诗人的白发,感叹岁月的无情。
- 扇初藏衣单仗酒:握扇在手,轻松饮酒,表现一种淡淡的闲适。
- 风乍歇帘薄吹香:微风停下,薄帘轻拂,带来淡淡的香气,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隔红墙。怨歌尘麝,飘落文梁:隔着红墙,听见尘世间的怨歌,感受到生活的沉重。
- 休量。恨同海水,清辉来夜,谁共孤光:不必去量算,满心怨恨,明亮的月光下,谁能与我共享这孤独的光芒?
- 擪笛无心,且催闲梦覆馀觞:拿着笛子却无心吹奏,只想在梦中沉醉。
- 负芳节难酬剩句:在佳节之时未能相聚,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感叹。
- 渺海天空引回肠:辽阔的海洋和天空,勾起无限的思念与忧伤。
- 念欢场。团圆都误,休问重阳:对欢聚的眷恋,团圆的愿望却未能实现,重阳节的到来又何必再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素蟾”比喻月亮,增添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隔红墙”、“怨歌尘麝”,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秋生、清辉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节团圆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和团圆,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孤独。
- 秋天:象征时间的无情与变化,暗示着人生的易逝。
- 红墙:象征着隔阂与距离,使得思念更加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素蟾”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云彩
-
诗中提到的“负芳节难酬剩句”意指什么?
- A. 节日未能团聚
- B. 节日快乐
- C. 节日的习俗
- D. 节日的风景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中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然而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而朱庸斋的《玉蝴蝶》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层次和对节日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