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到西溪深处。敛桨怕惊苍鹭。
碧云横,黄芦涌。天如梦。
历历遥山飞鞚。隔水一支箫。
恍闻韶。
白话文翻译:
走到西溪深处,轻轻收起划桨,生怕惊动了那苍鹭。
碧蓝的天空横亘,黄芦荡漾,仿佛置身梦境。
遥远的山影历历在目,水面隔着一支箫声。
恍惚间似乎听到韶乐的旋律。
注释:
- 西溪:指的是位于浙江省的西溪湿地,风景如画。
- 苍鹭:一种水鸟,常见于湿地。
- 碧云:形容蓝天和白云。
- 黄芦:指黄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于描绘秋季的景象。
- 韶:指古代的一种音乐,象征美好和谐的乐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文,擅长描写山水风景,情感细腻,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丁亥年霜降后,诗人参与了在西溪的秋祭活动,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西溪子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溪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诗人以“行到西溪深处”引入,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深入探索与细腻感受。在“敛桨怕惊苍鹭”中,轻柔的动作与对苍鹭的忌惮,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贯穿了整首诗。
接下来的“碧云横,黄芦涌”则通过对色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蓝天与黄芦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诗中的“天如梦”则传达出一种幻境般的美感,使人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最后两句“历历遥山飞鞚,隔水一支箫”描绘了遥远山峦的细腻轮廓与水中飘来的箫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恍惚间又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韶乐,带有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到西溪深处:描绘出诗人走入西溪的情景,暗示他对自然的探索。
- 敛桨怕惊苍鹭: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的呵护。
- 碧云横,黄芦涌:色彩的对比,展现出秋天的景色。
- 天如梦:引发读者对梦境般美好时光的向往。
- 历历遥山飞鞚:远山的细腻描绘,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 隔水一支箫:隔着水面传来的音乐,渲染出宁静的氛围。
- 恍闻韶:暗示古典音乐的回响,表现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比作梦,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用“怕惊苍鹭”表现出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碧云横,黄芦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感受到深秋的静谧与美好。
意象分析:
- 西溪: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 苍鹭:代表自然的生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碧云与黄芦:色彩的对比,展现了秋季的特征与美感。
- 遥山与箫声:象征着远方与音乐,传达一种悠远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行到西溪深处”中的“西溪”是指哪里?
- A. 一条河
- B. 一座山
- C. 浙江的湿地
- D. 一个城市
-
诗中“敛桨怕惊苍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鸟类的喜爱
- B. 对自然的尊重
- C. 对环境的担忧
- D. 对旅行的渴望
-
“天如梦”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对仗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江雪》:柳宗元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江雪》与《西溪子》:两首诗都描绘自然景色,前者通过孤独的渔翁表现人之孤独,后者通过西溪的美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粗略解读:
《江雪》侧重于孤独与寒冷的意境,而《西溪子》则呈现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秋天气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