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一作剡溪逢茅山道士)》

时间: 2025-01-19 19:58:16

茅山近别剡溪逢,玉节青旄十二重。

自说年年上天去,罗浮最近海边峰。

意思解释

赠道士(一作剡溪逢茅山道士)

原文展示:

茅山近别剡溪逢,
玉节青旄十二重。
自说年年上天去,
罗浮最近海边峰。


白话文翻译:

在茅山附近,我在剡溪与道士相遇,
道士身披玉制的节,手持青色的旄,装饰着十二重。
他自言自语,每年都去天上游玩,
而罗浮山则是离海最近的山峰。


注释:

  • 茅山:道教圣地,位于今江苏省,常与道士相关联。
  • 剡溪:指剡溪流域,风景秀丽,适合修道之士。
  • 玉节:用玉制成的道教法器,象征地位和修为。
  • 青旄:青色的旄头,指道士的装束。
  • 罗浮:指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是道教名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维城,号秋水。生于浙东,生活在盛唐时期,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览剡溪时邂逅一位道士,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士的形象,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开篇的“茅山近别剡溪逢”,不仅交代了地点,也为后文的道士形象描写设定了基调。道士的装束描绘得细腻,“玉节青旄”传达出一种高雅、神秘的气息,象征着道士的身份和修为。而“自说年年上天去”,道士自夸游历天界的经历,表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遐想与向往。

最后一句“罗浮最近海边峰”则将诗歌的意境引向了更高的境界,罗浮山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茅山近别剡溪逢:在茅山附近,我在剡溪遇见了道士。
    2. 玉节青旄十二重:道士的装束华丽,象征着他高贵的地位。
    3. 自说年年上天去:道士自夸每年都去天上游玩,表现出他超凡的修为。
    4. 罗浮最近海边峰:提到罗浮山,表明其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身份比作天上的神仙,体现其超凡脱俗。
    • 对仗:诗中“玉节青旄”与“年年上天”形成了和谐的对仗。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道士的形象传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与向往,表现了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茅山:象征道教文化的源泉,代表了修行与灵性。
  • 剡溪:自然的美丽,寓意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道士:象征智慧与超脱,体现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 罗浮:作为道教名山,象征着理想的追求与梦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山”与“剡溪”分别象征什么? A. 道教文化与优美自然
    B. 世俗生活与官场
    C. 战争与和平

  2. 诗中道士的装束有哪些特点? A. 朴素
    B. 华丽
    C. 破旧

  3.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权力
    C. 精神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张籍的《赠道士》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但前者更多的是对道教文化的描写,后者则重在山水意境的呈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的历史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