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其九》

时间: 2025-01-04 09:55:26

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

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
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白话文翻译:

在林中没有拘束,悠闲地行走释放我的性灵。
适时点燃药灶,在高处安置琴亭。
我更写一篇居山的记述,唯独寻求与鹤相伴的经历。
刚刚开始授予衣服的假期,没有官吏来敲门铃。

注释:

  • 林下:树林之下,指在林中,表示一种自然的环境。
  • 无拘束:没有拘束,形容心情自在。
  • 闲行:悠闲地走。
  • 性灵:指内心的情感与灵性。
  • 药灶:煮药的灶,象征修身养性。
  • 琴亭:弹琴的亭子,象征文人雅趣。
  • 居山记:描述山居生活的记叙文。
  • 相鹤经:与鹤的相处经历,象征追求高洁的生活。
  • 授衣假:授予职务的假期。
  • 无吏:没有官吏,形容清净自在的生活。
  • 挽门铃:敲门铃,表示对外界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中唐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沉稳的思想而闻名,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与隐逸情怀,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诗人借此时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隐逸与安宁生活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开头提到“林下无拘束”,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舒适,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洒脱。接着提到“闲行放性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追求,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使他的性灵得以释放。

诗中提到的“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他在高处设琴亭,既是对自身文人气质的体现,也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得以专注于写作,撰写“居山记”,表达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与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诗的尾声“无吏挽门铃”,则生动描绘了诗人远离官场束缚的愿望,暗示他希望过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隐逸生活。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细节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下无拘束:在树林下,心情没有拘束,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2. 闲行放性灵:悠闲地行走,释放出我的性灵,体现了心灵的自由。
  3. 好时开药灶:好时光里点燃药灶,象征着修身养性、关爱生活。
  4. 高处置琴亭:在高处安置琴亭,传达出诗人对音乐与雅趣的追求。
  5. 更撰居山记:进一步写下居山的记述,表明对山居生活的热爱。
  6. 唯寻相鹤经:追寻与鹤相伴的经历,象征追求高洁与超脱。
  7. 初当授衣假:刚开始授予衣服的假期,暗示一种新的生活开始。
  8. 无吏挽门铃:没有官吏来敲门铃,体现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闲行放性灵”和“好时开药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林下”、“药灶”、“琴亭”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自然的氛围。
  • 比喻:将高洁的生活与“相鹤”相联系,强调追求理想生活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下:象征自然与自由。
  • 药灶:象征修身养性与内心的平和。
  • 琴亭:象征文人雅趣与精神追求。
  • :象征高洁与超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药灶”象征什么?

    • A. 繁忙的生活
    • B. 修身养性
    • C. 官场生活
    • D. 商业活动
  2. 诗人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繁华的追求
    • D. 对亲情的思念
  3. 在诗中,诗人最希望与谁相伴?

    • A. 朋友
    • B. 鹤
    • C. 家人
    • D. 官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系列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隐逸与自然,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景色与心境。
  • 陶渊明《饮酒》:强调田园诗意与隐逸生活的理想,风格上更具哲理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