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端居》

时间: 2025-01-01 15:09:01

秋意日萧索,郊园霜露余。

出游无山水,聊复守吾庐。

巷辙久已断,山瓢仍屡虚。

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意日萧索,郊园霜露余。出游无山水,聊复守吾庐。巷辙久已断,山瓢仍屡虚。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日渐萧瑟,郊外的园子里还残留着霜露。没有山水可游,只好守在自己的小屋里。巷子里的车辙早已断绝,山中的水瓢也常常空空如也。不是甘愿寂寞的人,谁会喜欢这样的闲居生活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索:形容秋天的景象凄凉、冷落。
  • 郊园:郊外的园子。
  • 霜露:秋天的霜和露水。
  • 聊复:只好,姑且。
  • 吾庐:我的小屋。
  • 巷辙:巷子里的车辙,指人来人往的痕迹。
  • 山瓢:山中的水瓢,指山中的生活。
  • 屡虚:常常空空如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秋日闲居的景象和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反映了他在秋日闲居时的孤寂和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日,诗人身处郊园,感受到秋意的萧索,没有山水可游,只好守在自己的小屋里。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闲居的景象和心境。首句“秋意日萧索”直接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接着“郊园霜露余”进一步以具体的景象加深了这种感觉。后两句“出游无山水,聊复守吾庐”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情,没有山水可游,只好守在自己的小屋里。最后两句“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则是一种自我安慰,表明诗人甘于寂寞,享受这种闲居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意日萧索”:直接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
  2. “郊园霜露余”:以具体的景象加深了秋日的萧索感。
  3. “出游无山水”: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情,没有山水可游。
  4. “聊复守吾庐”:只好守在自己的小屋里,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5. “巷辙久已断”:巷子里的车辙早已断绝,指人来人往的痕迹消失。
  6. “山瓢仍屡虚”:山中的水瓢也常常空空如也,指山中的生活清贫。
  7. “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表明诗人甘于寂寞,享受这种闲居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秋意日萧索”中的“萧索”拟人化,赋予秋意以人的情感。
  • 对仗:“巷辙久已断,山瓢仍屡虚”中的“巷辙”与“山瓢”、“久已断”与“仍屡虚”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意:凄凉、冷落的氛围。
  • 郊园:郊外的园子,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霜露:秋天的霜和露水,增添了秋日的萧索感。
  • 吾庐:我的小屋,象征着隐逸和淡泊。
  • 巷辙:巷子里的车辙,象征着世俗的喧嚣。
  • 山瓢:山中的水瓢,象征着山中的清贫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意日萧索”中的“萧索”是什么意思? A. 热闹 B. 凄凉 C. 繁华 D. 温暖
  2. “出游无山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兴奋 B. 无奈 C. 快乐 D. 悲伤
  3. “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表明诗人怎样的心境? A. 不甘寂寞 B. 享受闲居 C. 渴望热闹 D. 厌恶孤独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诗人的淡泊名利。

诗词对比:

  • 高启的《秋日端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高启的诗更多了一份无奈和淡泊,而王维的诗则更多了一份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选》:收录了高启的许多优秀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