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遨游携艳妓,装束似男儿。
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
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
白话文翻译:
游玩时带着美丽的歌妓,打扮得像个年轻男子。
在花丛中饮酒,乐声伴随着马蹄声。
黄莺的歌声催促着曲调变得急促,春天的色彩让人惊讶归来的时间竟如此迟缓。
不以听街头的鼓声为意,华丽的筵席静静等待着月光的移动。
注释:
字词注释:
- 遨游:游玩、游乐。
- 艳妓:美丽的歌妓。
- 装束:打扮、衣着。
- 杯酒:饮酒。
- 笙歌:笙的乐声,指音乐。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催曲:催促音乐的节奏。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闻街鼓:听到街上的鼓声。
- 华筵:华丽的筵席。
- 待月移:等待月亮的升起或移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华筵”是古代宴会的象征,常与诗酒、歌舞相伴,反映了当时的文人雅士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豪放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作常常描绘宴饮、游乐等场景,展现了唐代繁华的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封建社会的盛世时期,生活富裕,文人雅士经常聚会游玩,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诗歌鉴赏:
李廓的《杂曲歌辞 其五》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游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开篇以“遨游携艳妓”引入,立即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展现了诗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装束似男儿”暗示了当时社会对男女打扮的灵活性,或许隐含了一种对性别角色的挑战。
接着,诗人通过“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描绘了酒宴的欢快场景,酒与花的图景交织出春天的生机,乐器声与马蹄声交相辉映,带来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此处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外在的欢快,更流露出内心的愉悦。
“莺声催曲急,春色讶归迟”则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黄莺的歌声催促着曲调的节奏,反映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归迟”则暗示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最后一句“不以闻街鼓,华筵待月移”更是将宴乐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诗人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喧嚣与繁忙,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静待月光升起,享受那份宁静与优雅。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自由欢乐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遨游携艳妓”:描绘了诗人与美丽的歌妓一同游玩的情景,展现了春游的欢乐。
- “装束似男儿”:表明他们的打扮,打破了传统性别角色的界限,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 “杯酒逢花住”:喝酒时遇到花丛,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欢愉。
- “笙歌簇马吹”:音乐声与马的步伐交织,形成了一种欢快的景象。
- “莺声催曲急”:黄莺的歌声催促着音乐的节奏,象征着春天的活力。
- “春色讶归迟”:春天的美好让人惊讶于归来的时间如此缓慢。
- “不以闻街鼓”:不在意街头的鼓声,反映了内心的宁静。
- “华筵待月移”:华丽的宴席静静等待着月亮的升起,体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杯酒逢花住,笙歌簇马吹”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春色与莺声的描写,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 拟人:将春色和莺声赋予人性,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艳妓:象征着美丽与欢愉,代表了生活中的享乐与乐趣。
- 花:春天的象征,代表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莺声: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有生命与希望的意味。
- 月:象征着宁静与优雅,等待月亮升起也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艳妓”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市井的小贩
c) 农家的女孩
答案:a -
“不以闻街鼓”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外界喧嚣的不在意
b) 对音乐的喜爱
c) 对宴席的期待
答案:a -
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主要是: a) 春游宴饮
b) 冬天的雪景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廓的《杂曲歌辞 其五》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李廓则偏向于婉约与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