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离筵未终,东方既白,重拈此解,以代赠言》
时间: 2025-01-01 12:07: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离筵未终,东方既白,重拈此解,以代赠言。
绣帐病缠绵。闷极今年。卷帘日日望秋天。
望到木樨花放了,望著归鞭。
灯火已阑珊。无可相怜。嘱君今夜莫开船。
只怕夜深侬有梦,寻向君边。
白话文翻译
离别的宴席还未结束,东方的天际已微微发白,我再次提笔写下这段话,作为我的赠言。
在绣帐之下,病痛缠绵,心情沉闷至极。今年的心情尤为压抑,每天卷起帘子望向秋天。
直到看到木樨花盛开,才想起归来的马蹄声。
灯火已然微弱,孤独无依,嘱托你今夜不要启船。
只怕夜深人静时,我在梦中寻你而去。
注释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既白:天色已亮。
- 重拈此解:再提笔写下这段话。
- 绣帐:绣制的帐子,指房间。
- 木樨:即桂花,象征思念与回忆。
- 阑珊:微弱、稀少的样子。
- 侬:我,古代方言用法。
- 梦:梦境,象征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淑娟,清代女词人,因其词作清丽婉约而著称,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思维。她生活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出发,反映了对爱与别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不舍。诗人在绣帐之中,病痛缠身,却仍不忘挂念远方的人。诗中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歌鉴赏
《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离别后的孤独画面。开篇便以“离筵未终”点出离别的主题,紧接着描绘清晨的光景,象征着新的开始,但同时又暗含着旧日情感的沉重。诗人在病榻之上,心情愈加压抑,深感离愁。通过“卷帘日日望秋天”,诗人表现出对秋天的期待,然而返回的却是对过去的追忆。木樨花的盛开唤起了对归人的想念,象征着思念的绵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后半部分,灯火阑珊的描绘则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诗人对爱人的嘱托“莫开船”,不仅是对空间的限制,更是心灵的渴望——在梦境中寻找彼此。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表现了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离筵未终,东方既白”:离别的宴席还未结束,天边的光线已经透出。
- “重拈此解,以代赠言”:再次提笔写下这段话,作为我的赠言。
- “绣帐病缠绵”:在绣制的帐子里,病痛缠绕着我。
- “闷极今年”:今年的心情格外沉闷。
- “卷帘日日望秋天”:每天卷起帘子,向外望去,期待能看到秋天的到来。
- “望到木樨花放了,望著归鞭”:直到看到木樨花盛开,才想起归人的马蹄声。
- “灯火已阑珊”:灯光已然微弱。
- “无可相怜”:无人与我同怜。
- “嘱君今夜莫开船”:叮嘱你今夜不要启船。
- “只怕夜深侬有梦,寻向君边”:只怕夜深人静时,我会在梦中去寻找你。
-
修辞手法:
- 比喻:“灯火已阑珊”比喻孤独的心境。
- 拟人:将思念赋予生命,表现出情感的深邃。
- 对仗:如“离筵未终,东方既白”,显示出诗词的工整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不舍,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与期盼。
意象分析
- 绣帐:象征着温暖与居所,但在此处却成为病痛的囚笼。
- 木樨花:象征思念与回忆,花开之时,思念愈加深刻。
- 灯火:象征着孤独与无奈,微弱的灯光映照出孤寂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木樨”指的是什么花?
- A. 玫瑰
- B. 桂花
- C. 桃花
-
诗人为何叮嘱“莫开船”?
- A. 因为怕舟行不便
- B. 只怕夜深自己会梦到爱人
- C. 因为天气不好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离别与思念
- C. 自然
答案
- B. 桂花
- B. 只怕夜深自己会梦到爱人
- B. 离别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之情,情感细腻,展现女性独特的感受。
- 《木兰花慢》:通过景物抒情,表现对离别的深刻感受,情感基调相似但风格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女性文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