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和公渚》
时间: 2025-01-14 20:52: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和公渚
作者:黄浚 〔近代〕
别里高城消宿雾。杨柳吹绵,都作因风舞。
抵死销魂能几度。为春却又伤迟暮。
极目平芜春去路。雨外灯前,片霎成今古。
零落荼蘼何足数。啼红只忆鹃声苦。
白话文翻译:
在别离的地方,高大的城墙上,晨雾渐渐消散。
杨柳随着轻风摇摆,似乎都在翩翩起舞。
我在这销魂的情感中,经历了多少次呢?
为了春天的美好,却又因时光的流逝感到惆怅。
极目远望,平坦的原野上春天的路已经走远了。
雨中灯前,片刻之间似乎变成了今昔的对比。
零落的荼蘼花又算得了什么呢?
唯有啼叫的杜鹃让我忆起那痛苦的声音。
注释:
- 高城:指高耸的城墙或城池。
- 宿雾:早晨的雾气。
- 杨柳吹绵:形容杨柳在风中轻柔摇摆。
- 抵死销魂:形容极为痴迷,感受到了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快乐。
- 荼蘼:一种春末夏初开花的植物,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 啼红:指杜鹃鸟的啼叫,常与悲伤的情感相联。
典故解析:
"啼红只忆鹃声苦"中的“鹃”指的是杜鹃鸟,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杜鹃在春末夏初时鸣叫,常使人联想起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浚,近代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自然景物为主,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黄浚对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和公渚》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往日美好的回忆。开篇以“别里高城消宿雾”引入,清晨的高城,晨雾散去,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作者通过描绘“杨柳”的舞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抵死销魂能几度”的自问,暗示了爱情的苦涩和时间的无情。
后半部分的“极目平芜春去路”更是点明了春天的逝去与人生的无常。作者在灯下回忆往昔,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然而“零落荼蘼何足数”,再次表现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后的“啼红只忆鹃声苦”,以杜鹃的悲鸣为结尾,让整首诗在哀伤的情绪中结束,深化了整体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别里高城消宿雾”:描绘了一个别离的场景,高城中的晨雾逐渐消散。
- “杨柳吹绵,都作因风舞”:杨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抵死销魂能几度”:表达了对爱恋的回忆和思念之深。
- “为春却又伤迟暮”:春天的美好与逝去的时光形成鲜明对比。
- “极目平芜春去路”:眺望远处,春天的痕迹已然消逝。
- “雨外灯前,片霎成今古”:雨中的灯光,瞬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零落荼蘼何足数”:零落的荼蘼花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 “啼红只忆鹃声苦”:杜鹃的啼鸣使人回忆起往日的苦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进行对比。
- 拟人:杨柳被描绘成在风中翩翩起舞,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的描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意象分析:
- 高城:象征着分离和孤独的氛围。
- 杨柳:春天的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荼蘼: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与美好回忆。
- 杜鹃:象征着离别与哀伤的情感,常引发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别里高城消宿雾”中的“宿雾”指的是什么?
- A. 晚上的雾
- B. 早晨的雾
- C. 中午的雾
-
诗中“杨柳吹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
“啼红只忆鹃声苦”中的“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浚的《蝶恋花》更加强调春天的逝去和人生的无常,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思念。两者都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常识与技巧》
- 《近代诗人黄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