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中蛛网织,历乱绮窗前。
万里终无信,一条徒自悬。
分从珠露滴,愁见隙风牵。
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角落,蛛网悄然织成,
杂乱无章地挂在华丽的窗前。
即使相隔千里,也没有音信,
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根线悬在空中。
珠露滴落,愁苦的心情随风飘荡,
我的情意在何处寄托,
只能望着那断了的弦,心中无奈。
注释:
- 蛛网:蜘蛛编织的网,这里象征着孤独和被困。
- 历乱:纷乱、杂乱的意思。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徒自悬:徒然地悬挂着,表示孤单和无助。
- 珠露:珠子般的露水,象征眼泪或愁苦的心情。
- 隙风:微小的风,暗示着细微的忧伤。
- 妾意:妾的情意,表达诗人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蛛网、珠露等意象传达了情感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一种内心的苦闷与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唐代诗人,生于757年,卒于810年,著有《赵嘏诗集》。他的诗以清新秀丽、情感细腻著称。
- 创作背景:赵嘏生活在唐代,时期社会动荡、变迁,个人情感常常受到外界影响,本诗写于他内心孤独的时刻,反映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昔昔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透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情感的脆弱。诗中“暗中蛛网织,历乱绮窗前”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孤独与被困的状态,蛛网的隐喻传达了难以逃离的感情羁绊。接下来的“万里终无信,一条徒自悬”更是将这种孤独推向深渊,即使相隔千里,所思之人却毫无音讯,孤独的心情如同那悬在空中的线,显得无比渺小和无助。最后的“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则将情感的无奈与悲伤推向高潮,似乎在绝望中寻求一丝希望,却又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正如那断了的弦,无法再发出任何声音。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蛛网、露珠等符号,深刻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折射出人心的脆弱与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暗中蛛网织”:暗示环境的阴暗与孤独。
- “历乱绮窗前”:窗前的杂乱象征了内心的混乱与无序。
- “万里终无信”:距离远隔,但依旧期待音信,反映了对爱的渴望与失落。
- “一条徒自悬”:孤独的线象征着孤单的情感。
- “分从珠露滴”:珠露如泪,表现内心的悲伤。
- “愁见隙风牵”:细微的风也能牵动愁绪,象征着无时无刻的忧虑。
- “妾意何聊赖”:表达了对情感寄托的无奈。
- “看看剧断弦”:断弦的比喻揭示了失去的痛苦与绝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蛛网、珠露,用形象的意象传达感情。
- 拟人:用“隙风牵”给予风以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情绪的细腻。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围绕孤独与失落,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揭示了人在情感中所经历的复杂心理。
意象分析:
- 蛛网:象征孤独与被困,表达内心的纠结。
- 珠露:象征泪水与愁苦,反映悲伤的情感。
- 断弦:象征失去与绝望,表现对过去的怀念与无法再续的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暗中蛛网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 “珠露滴落”可以理解为: A. 露水的美丽 B. 眼泪与忧伤 C. 雨水的滋润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的美好 B. 对生活的失落与无奈 C. 自然的风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比较《杂曲歌辞·昔昔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失落,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赵嘏则强调了情感的无奈与绝望。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女性情怀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李清照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