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诗》

时间: 2025-01-07 23:52:26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时看郭外春,
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
半是去年来哭人。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时,我在城郭之外看见春天的景象,
乡野的人们无处不在,心中充满忧伤。
平原上新增加了许多坟墓,
一半是去年因悲伤而去世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清明节前的一个传统节日,禁火冷食,纪念介之推。
  • 郭外:指城外。
  • 平原累累:形容平原上坟墓多而密集。
  • 新冢:新增加的坟墓。
  • 去年来哭人:指去年去世的人,因亲人去世而哭泣。

典故解析: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介之推,后逐渐演变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诗中提到的新冢,反映了这一节日的哀伤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云表,五代时期的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作品多以感伤和抒情为主,常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寒食节,诗人以此时节的特殊氛围,表达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寒食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在寒食节的背景下,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的开头“寒食时看郭外春”,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春天的生机与寒食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一种矛盾的美感。接着“野人无处不伤神”,用“野人”一词,暗示着生活在乡野的人们,面对生死离别的苦痛,心中充满了忧伤与惆怅。诗的最后两句“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通过对新冢的描绘,强调生者的悲痛与逝者的无奈,令人感受到死亡的沉重与生命的脆弱。这首诗不仅是对寒食节的纪念,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食时看郭外春:在寒食节期间,诗人置身于城郭之外,观察到春天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的复苏。
  2. 野人无处不伤神:乡间的人们在春天的景象中却感到忧伤,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情感的反差。
  3. 平原累累添新冢:平原上新增加了许多坟墓,显示出生命的消逝。
  4. 半是去年来哭人:这些新冢中的一部分是去年因悲伤而去世的人,表露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平原累累”与“新冢”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新冢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哀伤,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复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有对死者的哀悼,表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代表着哀悼与追思。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新冢:代表着死亡与悲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时看郭外春”中的“寒食”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节日
    • B. 纪念逝者的节日
    • C. 吃冷食的节日
    • D. 夏天的节日
  2. 诗中提到的“新冢”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死亡与悲痛
    • C. 春天的到来
    • D. 乡野的宁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寒食诗》更侧重于死亡与哀伤,而《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五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