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白话文翻译
不要催促银壶里的水漏,铁门金锁都已打开。
谁家能在这月夜里悠闲地坐着?哪里听到灯光不来看看?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漏: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称为“玉漏”,这里指的是水漏。
- 银壶:用银制成的水壶,暗指水的流动。
- 铁关金锁:比喻坚固的门和锁,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安全。
- 见月闲坐:指在月光下悠闲地坐着,享受宁静的夜晚。
- 闻灯:听到灯的响声,表示灯光的亮起。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反映了唐代人们对元宵节及夜晚景致的情感,体现了盛世的繁华与人们的闲适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液,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写生活和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上元夜六首》是崔液在元宵节时创作的诗篇,表现了当时节日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夜晚的场景,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灯火辉煌、月光皎洁的节日氛围。首句“玉漏银壶且莫催”,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表现出夜晚的悠闲与宁静,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紧接着“铁关金锁彻明开”,则是一种对节日开放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谁家见月能闲坐?”这一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了节日的热闹与人们的忙碌,暗示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中,似乎没有人能够真正地闲坐下来享受。最后一句“何处闻灯不看来?”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节日的氛围,灯光的闪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仿佛在召唤着大家一起参与这一场盛大的庆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乐观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漏银壶且莫催”:暗示时间流逝,诗人希望人们放慢脚步,享受这个美好的夜晚。
- “铁关金锁彻明开”:门锁的打开象征着节日的来临,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的感觉。
- “谁家见月能闲坐?”:用反问形式强调夜晚的忙碌,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何处闻灯不看来?”:暗示灯光的吸引力,象征着节日的欢乐与团圆。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玉漏银壶”与“铁关金锁”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玉漏”和“银壶”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珍贵的夜晚。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元宵节热闹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节日中团圆、欢乐氛围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着珍贵的瞬间。
- 银壶:暗示着生活的富裕与美好。
- 月亮:象征着团圆与宁静,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灯光:象征着热闹与欢快,呼应节日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漏”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计时器
c) 一种饮品
答案:b -
诗人用哪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b -
诗中“谁家见月能闲坐?”的意思是什么? a) 诗人想要闲坐
b) 没有人能在这个节日悠闲
c) 诗人想要寻找朋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崔液的《上元夜六首》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描绘了夜晚的美,但前者更侧重节日的热闹氛围,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