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
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
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
江边地有主,暂借上天回。
白话文翻译:
停下船桨,在青枫树旁的小溪边,双树的枫叶早已凋落。
我自己感到衰老和无力,却不知大材小用之道。
浪花拍打着我的纱帽,水边的苔藓被风吹得摇曳。
江边的土地有主人,我只得暂时借用这片天的清凉。
注释:
- 辍棹:停下划桨。
- 青枫浦:青色枫树旁的水边。
- 双枫:指两棵枫树。
- 摧:凋落、折断。
- 自惊:自己惊讶、感到。
- 衰谢力:衰老和无力。
- 栋梁材:比喻有用的人才。
- 浪足:浪花拍打。
- 浮纱帽:轻飘的纱帽。
- 皮须:皮肤的胡须。
- 截锦苔:被风吹动的美丽苔藓。
- 江边地有主:江边的土地有主人,暗示人们的归属和限制。
- 暂借:暂时借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荡,诗风严谨,关注民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创作背景:
《双枫浦》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杜甫在浏阳游历时,感受到自然景象的凋零与自身的衰老,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双枫浦》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通过描绘枫树的凋落和自身的衰老,杜甫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他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诗开篇“辍棹青枫浦”,通过停船的动作,暗示诗人停下了匆忙的生活,开始细细品味周遭的景色与自己的心境。而“双枫旧已摧”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时光无情的感知,双枫树的凋零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对生命易逝的象征。接下来的句子中,杜甫自省“自惊衰谢力”,表现出他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与不安,甚至感到自己作为栋梁材的无用,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与挣扎。
诗中的意象如“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不仅描绘了江边的生动景象,更传达出一种飘渺与无常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江边地有主,暂借上天回”则表现出一种对归属的渴望,诗人虽感叹生命的无常,但内心依然期望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这首诗不仅有着细腻的自然描写,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辍棹青枫浦:诗人停下划桨,感受到宁静的青枫水边。
- 双枫旧已摧:两棵枫树早已枯萎,象征时间的无情。
- 自惊衰谢力:诗人意识到自己也在衰老,感到无力。
- 不道栋梁材:感慨自己的才能未被重用,暗示对理想的失落。
- 浪足浮纱帽:浪花拍打着诗人的轻便帽子,描绘出水边的景象。
- 皮须截锦苔:形象地描写苔藓的美丽与动感。
- 江边地有主:暗示人们对土地的归属感。
- 暂借上天回:希望在片刻的自然中找到一丝安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浪足”与“皮须”,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将枫树的凋零比作生命的衰退,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衰老、无常和归属感的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枫: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双枫:双重的生命,暗示友谊或人际关系的脆弱。
- 浪花: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化。
- 纱帽:轻盈、易逝,象征诗人柔弱的状态。
- 锦苔:美丽而脆弱,反映了自然的精致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枫浦》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青枫浦”指的是?
- A. 一条河流
- B. 一片树林
- C. 一处水边
- D. 一座山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快
- B. 伤感
- C. 愤怒
- D. 恬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展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反映出动荡时代的心声。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