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登嘉峪楼纪事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6:0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峪横霄客路穷,壮怀长啸对秋蓬。
风翻云海寒烟外,雪涨天山夕照中。
回纥叩关先贡马,牙蛮隔塞未归鸿。
伊州歌遍黄花戍,草色离离故垒空。
白话文翻译:
在紫峪山巅,天际横亘,旅途已然尽头,胸怀壮志,长声高唱,面对秋风的萧条。
狂风翻涌,云海苍茫,寒烟缭绕在远方,雪花在天山上升腾,夕阳映照其上。
回纥国的使者叩响了边关,先送来了贡马,而牙蛮族仍然隔着边塞未能归来。
伊州的歌声遍布黄花的哨戍,草色苍苍,昔日的故垒显得空荡荡的。
注释:
- 紫峪:指紫峪山,地处甘肃省,风景秀丽。
- 壮怀长啸:怀抱壮志,发出长声的高歌。
- 风翻云海:风吹动云层,形成波涛汹涌的景象。
- 回纥: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曾是中国西北边境的重要邻国。
- 牙蛮:指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生活在边塞地区。
- 黄花戍:指边疆的哨所,黄花象征秋天的到来。
- 故垒:指战争遗址或旧日的防御工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其学,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常以描写壮丽山河和抒发壮志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可能受到边境战争与民族关系的影响,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的壮志未酬之感。
诗歌鉴赏:
《防秋登嘉峪楼纪事 其二》是一首展现壮志和边塞风光的诗作。诗中以“紫峪横霄”开篇,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描绘出高耸的山峦与广阔的天空,仿佛将人引入一个雄伟的自然景观中。接着,诗人以“壮怀长啸对秋蓬”表明了自己的豪情与对秋天萧瑟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此后,诗中描绘了风起云涌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荡。
诗中提到的“回纥叩关先贡马”与“牙蛮隔塞未归鸿”,则转向边塞的历史背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和对战争的思考。最后一句“草色离离故垒空”,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兴衰结合,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状的无奈。整首诗以气势雄浑、情感真挚著称,既有壮美的自然描写,又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紫峪横霄客路穷”:描绘高耸的紫峪山,旅途已尽,暗含孤独之感。
- “壮怀长啸对秋蓬”:表达诗人豪情壮志,却又面对秋天的萧瑟。
- “风翻云海寒烟外”: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风的力量和远方的寒冷。
- “雪涨天山夕照中”:夕阳映照下的雪山,给人以壮观的视觉冲击。
- “回纥叩关先贡马”:反映了边疆民族的交往与贡马的象征意义。
- “牙蛮隔塞未归鸿”:强调了战争的影响,离别与牵挂之情。
- “伊州歌遍黄花戍”:描绘边疆的哨所,歌声与景象相结合。
- “草色离离故垒空”:表达对往昔的怀念,故垒的空荡与历史的沧桑。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风翻云海”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变化。
- 对仗工整,如“壮怀长啸”和“草色离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和对国家、历史的思考。通过山水与边塞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紫峪:象征着壮丽的自然与高远的理想。
- 秋蓬:秋天的象征,表现出萧条与孤独。
- 雪与云:象征着变化与冷峻,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波动。
- 回纥与牙蛮:历史民族的象征,体现边疆的动荡与不安。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含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峪”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甘肃省
B. 四川省
C. 云南省
D. 陕西省 -
“壮怀长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豪情壮志
C. 失落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回纥”是指什么? A. 一个山脉
B. 一个民族
C. 一个城市
D. 一种动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防秋登嘉峪楼纪事 其二》均描写了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前者更多展现了宽广的视野与豪情,后者则结合了边塞的历史背景,反映出更为复杂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与国家的思考,但《防秋登嘉峪楼纪事 其二》更为沉重,带有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
这些参考书目将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