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六 悼亡》
时间: 2025-01-01 14:5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其六 悼亡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啼猿声里,正萧疏一片,霜天秋色。
弦续鸾胶看两两,比翼连枝无别。
洛浦珠沉,湘灵瑟冷,剩有寒螀咽。
钟情我辈,那堪兰蕙重折。
回首灯火春宵,茗炉佳夕,鸳枕偎犹热。
留得零香馀粉在,种就柔肠千结。
为问飞琼,还归天上,可忆来时节。
蚕丝难尽,梦回帘外残月。
白话文翻译
在啼猿的声音中,四周显得格外萧条,霜天的秋色让人感到凄凉。
弦乐缠绵的鸾鸟看似成双成对,仿若无别的连理枝。
洛水边的珍珠沉没,湘江的瑟声冷清,唯剩寒虫在低吟啜泣。
我们这些情深意重的人,怎能忍心再折断兰蕙?
回首往昔灯下的春宵,品茗炉前的美好夜晚,鸳鸯枕依然温热。
留有些许香粉在,种下了柔情千结。
想问那飞天的琼花,是否还记得来时的节日?
蚕丝难以尽述,梦中恍惚回到窗外的残月。
注释
- 啼猿声:猿猴的叫声,象征孤独与哀愁。
- 萧疏:形容景象的清冷、荒凉。
- 弦续鸾胶:形容音乐的缠绵,鸾是传说中的一种鸟,常与爱情联系在一起。
- 寒螀:寒虫,指秋天的虫鸣,带有凄凉的感觉。
- 兰蕙:比喻美好的事物。
- 零香馀粉:余香和香粉,象征着过去美好的回忆。
- 飞琼: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指天上的仙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触及情感与自然的结合,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梁清标经历亲人离世之际,诗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追思,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哀痛及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 其六 悼亡》以悲哀的音调展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啼猿声与霜天秋色构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在诗中,作者借助自然景象(如“洛浦珠沉”“湘灵瑟冷”)来映衬心境,创造出一种与外界环境相互呼应的悲切情感。尤其是在提到“鸳枕偎犹热”时,温暖的记忆与现实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倍感惆怅。
最后几句中,飞琼与蚕丝的意象,象征着对美好过往的无尽追忆与难以释怀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无法忘却的柔情。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啼猿声里,正萧疏一片,霜天秋色:啼猿声与秋色的结合,营造出寂寞的氛围,暗示诗人的心境。
- 弦续鸾胶看两两,比翼连枝无别:通过比翼的形象,强调了爱情的缠绵与不可分割。
- 洛浦珠沉,湘灵瑟冷,剩有寒螀咽:展现了大自然的冷清与内心的孤独感。
- 钟情我辈,那堪兰蕙重折:表达对深情的无奈与不舍。
- 回首灯火春宵,茗炉佳夕,鸳枕偎犹热:以过去的美好时光与现实的冷清形成对比。
- 留得零香馀粉在,种就柔肠千结:象征着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珍藏。
- 为问飞琼,还归天上,可忆来时节:对逝去时光的追问,渴望重温。
- 蚕丝难尽,梦回帘外残月:表达对往昔的无尽思念与梦境中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琼”、“兰蕙”,形象生动地传达情感。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无奈,透出浓厚的哀愁与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啼猿:象征孤独与思念。
- 霜天秋色:暗示凄凉与悲伤的氛围。
- 兰蕙:美好事物的象征,代表爱情与珍贵的回忆。
- 灯火春宵:温暖的回忆与美好时光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啼猿声里”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爱情
-
“鸳枕偎犹热”中的“鸳枕”象征什么?
- A. 分离
- B. 温暖的爱情
- C. 孤独
-
“蚕丝难尽”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现实生活
- B. 过往的回忆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梁清标的《念奴娇 其六 悼亡》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都探讨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但梁清标的作品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为轻盈,带有些许的怀旧与愁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