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
古镜。见吟窗杂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书法的厚重与深邃,千年流传的篆书让人觉得有些艰涩。诗的影子照映在寒冷的大厅里,古老的镜子中映出窗外的吟咏与杂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篆:古体字,特别指小篆,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
- 经:古书,经典文献。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涉及千年历史。
- 涩:这里指字体复杂难懂。
- 影泻:影子洒落,形容光线的变化。
- 寒:指寒冷的环境,可能暗示孤寂或清寂。
- 古镜:古旧的镜子,象征历史与记忆。
- 吟窗杂录:吟咏窗外的杂记,可能是诗人对自然或生活的随感。
典故解析:
- 古镜:在中国文化中,镜子不仅是照物之用,更是象征自省、反思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纬,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一定的赞誉。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文化繁荣,诗歌艺术高度发展。诗人可能在某个寒冷的日子,独自一人,面对古镜,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头的“篆经千古涩”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篆书作为古代书法的代表,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诗人在这里探讨了古代文字与现代人的关系,体现出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接下来的“影泻一堂寒”,则通过意象的变换,展示了一个宁静却略显孤寂的场景。寒冷的大厅中,光影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古今的故事。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古镜映照下,似乎在进行自我反省,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孤独。诗的最后一句“见吟窗杂录”,让人联想到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记录,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篆经千古涩:古老的篆书流传千年,给人一种复杂难懂的感觉。
- 影泻一堂寒:光影洒落在寒冷的大厅中,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古镜:古老的镜子,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见吟窗杂录:在古镜中看到窗外的吟咏与杂记,展现了诗人的思绪与感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千古涩”与“影泻寒”,形成对称的结构。
- 比喻:古镜不仅是物品,更象征着历史和记忆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书法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个体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篆:象征古老的文化与智慧。
- 寒:象征孤独和清冷的内心状态。
- 古镜:象征历史的回忆与自我反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篆经千古涩”中“涩”指的是什么? A. 甜 B. 难懂 C. 光滑 D. 明亮
-
诗中“寒”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寂 C. 喜悦 D. 热情
-
“古镜”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美丽 B. 记忆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潘纬的诗更倾向于对历史的沉思,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美。两者在意象上虽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