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07 05:4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蠹简遗编试一寻,
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
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
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
虚误西蕃八尺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诗人试图在遗留下来的书简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却发现往昔的事迹如同现在一般寂寥。徐陵的笔砚和珊瑚架,赵胜的宾朋和玳瑁簪,虽然都是美好的物品,但未必能为国家提供真正的计策,反而是那些动人的虚假言辞更能打动人心。郝泚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无非是虚假的西方金银所致。
注释
- 蠹简:指虫蛀的书简,象征着历史的破碎与遗失。
- 徐陵:南朝梁人,以书法、文章著称。
- 赵胜:指历史上的一些文人雅士。
- 九原郝泚:郝泚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人,其事迹被视为悲剧。
- 西蕃:指西方的外族,可能暗指外来势力的干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景初,号藏器,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往往以写景抒情和对历史的反思见长,兼具现实主义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面对历史的沧桑变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往事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罗隐的《咏史》是一首结构严谨、意蕴深远的古诗。全诗以“蠹简遗编”开头,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献的追寻,同时隐喻着历史的遗失与破碎。前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不解与惋惜。徐陵与赵胜的提及,既是对文人雅士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失落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质疑那些看似动听的言辞是否真能为国家提供真知灼见,反而指出虚假的言论更易于打动人心。这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与对人性的洞察。最后两句则引入了郝泚的典故,强调历史的悲剧往往源于误判与外力的干扰,进一步深化了整首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蠹简遗编试一寻:虫蛀的书简遗留下的文字需要细细寻找,暗指历史的遗失。
- 寂寥前事似如今:回望历史发现往事的孤寂与现实如出一辙,感慨时间的流逝。
- 徐陵笔砚珊瑚架:提到徐陵的文具,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追求与精神。
- 赵胜宾朋玳瑁簪:赵胜的朋友与装饰品,暗示文人之间的交往与羁绊。
- 未必片言资国计:质疑那些言辞是否真能为国家提供实际的谋略。
- 只应邪说动人心:反而是动人的虚假言辞更能打动人心,暗含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 九原郝泚何由起:提及郝泚的悲剧,反映历史的教训。
- 虚误西蕃八尺金:外来势力的干扰导致了误判,象征着对外势力的警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徐陵笔砚”和“赵胜宾朋”,形成了和谐的音律与对照。
- 比喻:将历史的损失比作虫蛀的书简,生动形象。
- 反讽:用“片言资国计”反映对空洞言辞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探讨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政治与人心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计策应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认知之上,而非虚假动人的言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蠹简:象征历史的破碎与遗失。
- 笔砚:代表文人文化与学术追求。
- 玳瑁簪:象征高雅的生活与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徐陵”是指哪个朝代的文人?
- A. 唐代
- B. 南朝
- C. 宋代
-
“九原郝泚”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三国时期的将领
- B. 南北朝时期的诗人
- C. 西汉的名士
-
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历史的什么态度?
- A. 赞美
- B. 反思与批判
- C. 忽视
答案
- B. 南朝
- A. 三国时期的将领
- B. 反思与批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罗隐的《咏史》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