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时间: 2025-01-19 20:0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山高枝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征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忘未然灰。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高山和树枝让我思绪悠远,我在危楼上重新倚靠,喝完这一杯酒。谢守已经跟随征召进入朝廷,而鲁儒仍在追逐那断了的蓬草。寒冷的天气让我无端怀念过去温暖的手,时局紧迫,正需要有人出世施展才华。夜深人静的宣室,如果有人问起,难道我可能全然忘记那曾经的灰烬?
注释:
- 谢守:指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
- 鲁儒:指鲁迅,代表儒家士人的形象。
- 断蓬:比喻无根无依的人或物,表达孤独感。
- 宣室:指古代宫室,象征着孤独的夜晚。
- 移暄手:意为转移温暖的手,表现对温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以其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罗隐赴阙后重返三衢的途中,反映了他在政治变迁和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远山高枝思悠哉”便是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份无尽的思绪与忧虑。诗中提到的“谢守已随征诏入”,表现出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然而随之而来的“鲁儒犹逐断蓬来”则透露出对失去根基的人的同情。
诗的后半部分更为深刻,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思考。“地寒谩忆移暄手”不仅仅是对温暖的怀念,更是对温暖人心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可能全忘未然灰”则是对过往的反思,暗示着过去的经历对现在仍有深远影响。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山高枝思悠哉:远处的山和树让人产生悠远的思考。
- 重倚危楼尽一杯:在危楼之上再次倚靠,喝尽这一杯酒,似乎在借酒消愁。
- 谢守已随征诏入:谢安随征召入朝,象征着成功与权力。
- 鲁儒犹逐断蓬来:鲁儒依旧在追逐失去的根基,表现孤独与无奈。
- 地寒谩忆移暄手:寒冷的环境中,无端回忆起过去的温暖。
- 时急方须济世才:时局紧迫,需要有才干的人来施展能力。
- 宣室夜阑如有问:在夜深人静的宣室中,如果有人问起。
- 可能全忘未然灰:是否会忘记过去的种种经历,留下的只是灰烬?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断蓬”象征孤独),对仗(如“远山高枝”与“重倚危楼”)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忧虑,以及对过去经历的怀念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理想与遥远的追求。
- 高枝:代表着高尚的情操与向往。
- 危楼:暗示人生的脆弱与不确定性。
- 断蓬:象征无根的漂泊与孤独。
- 宣室:代表着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守”指谁? A. 李白
B. 谢安
C. 杜甫
答案:B -
“鲁儒犹逐断蓬来”中的“断蓬”比喻什么? A. 有根有据
B. 无根无依
C. 前途光明
答案:B -
诗人对温暖的渴望主要体现在哪一句? A. 远山高枝
B. 地寒谩忆移暄手
C. 可能全忘未然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罗隐的《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罗隐的诗更为细腻,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温暖的渴望,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人世的无常和思考的人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