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见进士乔诩》

时间: 2025-01-05 08:26:01

吴公台下别经秋,破虏城边暂驻留。

一笑有情堪解梦,

数年无故不同游。

云牵楚思横鱼艇,柳送乡心入酒楼。

且酌松醪依旧醉,谁能相见向春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公台下别经秋,
破虏城边暂驻留。
一笑有情堪解梦,
数年无故不同游。
云牵楚思横鱼艇,
柳送乡心入酒楼。
且酌松醪依旧醉,
谁能相见向春愁。

白话文翻译:

在吴公台下告别,已经是深秋时节,
在破虏城边稍作停留。
你的一笑如此动人,令我梦回故乡,
多年未见,你我却无法再同行。
云在天空牵引着我的思念,像那横行的鱼艇,
柳树送走我对故乡的思念,正好在酒楼中飘散。
不如饮酒,松醪依旧让我醉,
可谁能相见,又将如何面对春日的愁苦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公台:指的是吴公的台地,具体地名。
  • 破虏城:城名,意为打破敌人,象征着胜利。
  • 松醪:指松树酿成的酒,古人常借酒消愁。

典故解析:

  • “云牵楚思”:楚地是古时的一个地名,诗中提及,表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柳送乡心”:柳树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离别,诗句中柳树送走乡愁,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紫云,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期间,在秋季的吴公台下,面对故乡的思念和与友人的离别。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愁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遗憾。开篇“吴公台下别经秋”,以“别”字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作者在破虏城边稍作停留,似乎是在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这种时光的流逝感让人倍感无奈。

在“云牵楚思横鱼艇”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情感。云彩牵引着思念,仿佛连接了他与故乡的距离。同时,“柳送乡心入酒楼”则通过柳树的意象,传达出离别的愁苦和对故乡的眷恋。

最后两句“且酌松醪依旧醉,谁能相见向春愁”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面对未来的愁苦,诗人选择以酒解愁,但又无奈地提问,谁能在春天再次相见,情感的复杂性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公台下别经秋”:在吴公台下,已经是秋天,表达了离别的时刻。
  • “破虏城边暂驻留”:在破虏城边稍作停留,回忆往昔。
  • “一笑有情堪解梦”:朋友的一笑如梦,解开了思念。
  • “数年无故不同游”:多年未见,无法一起游玩。
  • “云牵楚思横鱼艇”:云彩引起了对楚地的思念,表现了离愁。
  • “柳送乡心入酒楼”:柳树送走了乡愁,酒楼成了倾诉之地。
  • “且酌松醪依旧醉”:不如饮酒,借酒消愁。
  • “谁能相见向春愁”:谁能再次相见,面对春天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云牵楚思”,将云彩比喻为思念的载体。
  • 拟人:“柳送乡心”,将柳树赋予情感,表现离别之情。
  • 对仗:“且酌松醪依旧醉,谁能相见向春愁”,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离别的惋惜。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象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沉和真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公台: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破虏城:象征着胜利与回忆。
  • 云:象征着思念与无常。
  • 柳:象征着离愁与乡愁。
  • 酒:象征着解愁与忘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公台”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处水边
    C. 一座城池
    D. 一座台地

  2. “且酌松醪依旧醉”中“松醪”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饮料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用了“床前明月光”来引发思乡之情,而罗隐则以自然景象引入,使情感更加细腻。两者在表现思乡情感上各有特色,前者更直接,后者则更为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