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白话文翻译:
天空云朵淡淡,山峦横亘,太阳快要西斜。
我在邮亭下马,面对着盛开的残花。
自从我奔赴西方的征途,每当花开时节我都不在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淡:形容天空中的云彩稀薄,天气晴朗。
- 山横:山峦横亘在眼前,形成一种阻挡的景象。
- 邮亭:古代设置的驿站,用于换马和休息。
- 对残花:面对着已经凋零的花朵。
- 逐:追随、跟随。
- 征西府:指前往西方的官府或军队,常指征战。
典故解析:
- “征西”在唐代常指对西域的征伐,反映当时的战争背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因战乱而离家、无法团聚的无奈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以其性情中人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及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继身处边疆时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生活的感慨。在征战的生活中,他无法享受春花的盛开,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邮亭》一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描绘,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首句“云淡山横日欲斜”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渐近黄昏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安静的美感。然而,接下来的“邮亭下马对残花”,则通过邮亭与残花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故乡的思念。残花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
最后两句“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征西的旅程中无法归家,每当花开之时,他却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也反映出一种对国家、家庭的责任感与无奈。这首诗以简洁的言辞,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张继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二句:通过邮亭和残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伤。
- 第三句:表现了诗人自从出征后的思乡之情。
- 第四句: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无奈,强调了他与家乡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残花”比作诗人逝去的青春与美好时光。
- 对仗:前后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征途中孤独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淡:象征安宁与平和。
- 山横:代表艰难的阻碍与旅途的艰辛。
- 残花:象征着失去与遗憾。
- 邮亭:象征着旅途中的停歇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淡”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 A. 阴云密布
- B. 晴朗
- C. 大雨
- D. 风雪交加
-
诗人每到开花时节在哪里?
- A. 在家
- B. 在征西
- C. 在山顶
- D. 在邮亭
-
“残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新生
- B. 美好
- C. 逝去
- D. 忘却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张继的《邮亭》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邮亭》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