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天子县,金谷的石崇乡。
草色渐渐侵入官道,花枝从苑墙探出。
写完书信就不再招待客人,赋诗作罢于是成为了闲人。
贫贱并不是我在意的事,向西游历的愿望让我更加自强。
注释:
- 天子县:指的是洛阳的一个地方,因是皇帝的都城,故称“天子”。
- 金谷:金谷园,古时著名的园林名胜,常与美酒佳肴相联系。
- 草色侵官道:意指草色渐渐蔓延至官道,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 花枝出苑墙:意味着花枝从园墙外探出,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书成休逐客:写完诗文后不再招待客人,暗示作者对世俗交往的淡漠。
- 赋罢遂为郎:指的是写完诗歌后,成为了游荡的青年,表露出对仕途的无奈与选择。
- 贫贱非吾事:指出作者对贫困和贱籍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洒脱。
- 西游思自强:表达了作者追求自我提升和不断向西方进发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张继生于唐宣宗时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洛阳作》是在作者游历洛阳时写的,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态度。在繁华的洛阳,他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与对理想的渴望,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洛阳作》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古诗。诗的开篇以洛阳的地名引入,瞬间让读者感受到唐代盛世的氛围。随着两句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展现出春日的生机,草色与花枝的生动勾勒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人生态度的表达,书成不再招待客人,赋诗作罢,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似乎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作者选择不再追逐名利,反而选择自我提升与思考,这反映了他对贫贱的淡然与对理想的执着。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又有对理想追求的坚定,最终形成了一种既洒脱又充满力量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
- 描述了洛阳这个繁华的地方,天子县是皇帝的居所,而金谷则是美酒佳肴之地。
-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 草色与花枝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与自然的美。
-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
- 表达了对世俗交往的冷漠,以及对文人的自嘲。
-
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 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和对理想追求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作为人生态度的映射,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在繁华背后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色:象征生命力与希望。
- 花枝:代表美好与生机。
- 书信:象征文人生活,表达情感与思想。
- 贫贱:象征世俗的束缚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洛阳作》的作者是? A. 王维
B. 张继
C.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金谷”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处园林
C. 一个地名 -
诗中“贫贱非吾事”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物质生活的渴望
B. 对贫穷的无所谓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对比张继的《洛阳作》与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静谧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