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献王墓》

时间: 2025-01-14 08:19:20

汉家宗室独称贤,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

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家宗室独称贤,
遗事闲中见旧编。
偶过河间寻往迹,
却怜荒冢带寒烟。
频求千古书连帙,
独对三雍策几篇。
雅乐未兴人已逝,
雄歌依旧大风传。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宗室中,唯有他被称为贤良,
在闲暇时翻阅旧书,看到他的事迹。
偶然经过河间,寻访他的遗迹,
却惋惜那荒凉的坟墓上笼罩着寒烟。
频频索求千古名著,想要细读,
独自对着《三雍策》这几篇文章。
雅乐尚未兴起,他已然去世,
但他的雄壮歌声仍在大风中传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家:指汉朝的皇室。
  • 宗室:皇族,指皇室的直系亲属。
  • :贤良,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遗事:遗留下来的事迹。
  • 荒冢:荒废的坟墓。
  • 寒烟:指坟墓上空的淡烟,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雅乐:指文雅的音乐,这里暗指有文化内涵的音乐。
  • 三雍策:古代关于治国理政的文章。

典故解析

  • 河间:古地名,今河北省河间市,历史上是许多重要人物的故乡。
  • 三雍策:指汉代的名士所写的治国文章,强调治国理政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字用之,号贞白,江苏人。以诗闻名,尤以边塞诗和咏怀诗著称,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河间时,追忆汉代贤良宗室之事,表达对历史的缅怀和对已逝英雄的惋惜。诗中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河间献王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感的诗作,张继通过对汉家宗室的追忆,表达了对贤良之人的尊重与怀念。诗的开篇便指出汉家宗室中独称贤者,显示出对古人德行的崇敬。接着,诗人偶然走过河间,寻觅历史的痕迹,却见荒冢与寒烟,令人感到无尽的惋惜与孤独。

诗中“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表现出诗人对古籍的渴望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仿佛在追寻一种精神的寄托。尽管“雅乐未兴人已逝”,历史的风云变幻,英雄早已归于尘土,但“雄歌依旧大风传”,这种声音与精神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传承不息。

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思,对文化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历史人物与当下的对比,张继唤起了读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怀念,更是对整个文化精神的呼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家宗室独称贤:指出汉朝的宗室中,特指某位贤良之人。
  • 遗事闲中见旧编:在闲暇时翻阅旧书,发现了他的事迹。
  • 偶过河间寻往迹:偶然路过河间,寻访昔日的痕迹。
  • 却怜荒冢带寒烟:看到荒废的坟墓,心中感到惋惜。
  • 频求千古书连帙:渴望阅读古人的名著。
  • 独对三雍策几篇:独自面对《三雍策》几篇文章。
  • 雅乐未兴人已逝:文雅的音乐尚未兴起,而他已去世。
  • 雄歌依旧大风传:他那雄壮的歌声仍在大风中传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雄歌”赋予生命,表现其影响力。
  • 象征:荒冢与寒烟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文化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良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间:象征历史的遗迹与文化的发源地。
  • 荒冢:象征逝去的历史与被遗忘的人物。
  • 寒烟:象征孤独与哀愁的氛围。
  • 雅乐:象征高雅的文化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家宗室”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室?

    • A. 唐朝
    • B. 汉朝
    • C. 宋朝
  2. 诗人偶然经过哪个地方寻访历史的痕迹?

    • A. 洛阳
    • B. 河间
    • C. 长安
  3. “雅乐未兴人已逝”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悼念
    • B. 喜悦
    • C. 无奈

答案

  1. B. 汉朝
  2. B. 河间
  3. A. 悼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张继的《河间献王墓》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虽然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关怀与责任感。张继侧重于个人的追忆,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民生的苦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