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拟饮水》
时间: 2025-01-07 22:20: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拟饮水
作者: 唐圭璋 〔近代〕
残月供愁,断鸿传恨,
新来苦作春蚕困。
今生无分惜婵娟,
他生可有鸳鸯分。
翠被寒侵,金炉香尽。
千回百转无人问。
赠君那得觅明珠,
空余双泪凭君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愁与无奈。诗人面对残月,感到愁苦,断鸿的叫声传递着思念与遗恨。新近的生活如同春蚕般辛苦,无法自拔。今生与爱人无缘,珍惜月光与美丽的相遇;但愿来世能够与爱人重聚,像鸳鸯一样双宿双飞。
寒冷的被子侵袭着我,金炉的香气也已消散。无数次的思念与牵挂,却无人来询问我的情感。我赠予你什么珍贵的礼物,如何去寻找明珠,唯有留下双泪让你来辨认。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月:即残缺的月亮,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 断鸿:断翅的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春蚕:指辛勤劳作的春蚕,比喻自身的困境与不幸。
- 婵娟:形容美丽的月亮或女性。
- 鸳鸯:比喻恩爱夫妻,象征美好的爱情。
典故解析:
- “鸳鸯”:在中国文化中,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常用来形容恩爱相伴的情侣。
- “春蚕”:引申为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吐丝自缚,隐喻为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圭璋(1882-1948),字养斋,号白石,近代诗人,擅长词与诗,作品常表现出浓烈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内心充满惆怅与苦闷,反映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拟饮水》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和无奈的心境。开篇的“残月供愁”与“断鸿传恨”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透出一种孤独与惆怅。诗人用“春蚕困”来形象地比喻自己在爱情中的无奈与辛勤,既有对爱情的执着,又有对现状的无奈。
“今生无分惜婵娟,他生可有鸳鸯分”则表达了对今生无法相聚的遗憾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接下来的“翠被寒侵,金炉香尽”描绘了环境的冷清与心情的凄凉,暗示着爱的消逝。最后的“赠君那得觅明珠,空余双泪凭君认”则通过暗喻与反问,表现出对爱的无助与期盼。整个诗歌在情感的抒发中既有个人的情感体验,又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令人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月供愁,断鸿传恨”:残月象征孤独,鸿雁代表离别,二者共同体现了诗人的愁苦。
- “新来苦作春蚕困”:诗人感受生活的艰辛,像春蚕一样被困在情感中。
- “今生无分惜婵娟”:表达对今生无法相聚的遗憾与对美好月色的珍惜。
- “他生可有鸳鸯分”:对未来重聚的期盼,渴望来生与爱人相伴。
- “翠被寒侵,金炉香尽”:寒冷的被子和香气的消散暗示了内心的凄凉。
- “千回百转无人问”:思念已久,却无人理解与关心。
- “赠君那得觅明珠”:探讨赠予爱人何种珍贵之物,表达对爱的渴望。
- “空余双泪凭君认”:最后留下泪水,以示对爱的怀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春蚕,体现辛苦与困境。
- 对仗:如“翠被寒侵,金炉香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赠君那得觅明珠”展现诗人的迷茫与无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执着与无奈,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残酷,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断鸿:代表离别与思念。
- 春蚕:隐喻辛勤与奉献。
- 翠被:反映内心的寒冷与孤寂。
- 金炉香:象征爱情的消逝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残月”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与愁苦
- C. 喜悦
- D. 和平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蚕”象征着_____。
-
判断题:诗人希望今生能与爱人重聚。 (对/错)
答案:
- B
- 辛勤与困境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词作相比,唐圭璋的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表现出对爱情的无奈与渴望,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