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6 08:50:10

腊雪才融,东风乍转,梅梢历乱春还浅。

无端旧恨接新愁,新愁更逐关山远。

竹几闲凭,湘帘不卷,半床抛散残书卷。

雕梁燕子未归来,幽窗寂寞黄昏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士奇的《踏莎行》原文如下: 腊雪才融,东风乍转,梅梢历乱春还浅。无端旧恨接新愁,新愁更逐关山远。竹几闲凭,湘帘不卷,半床抛散残书卷。雕梁燕子未归来,幽窗寂寞黄昏晚。

白话文翻译:

腊月的雪刚刚融化,东风突然转变,梅树的枝头上花朵纷乱,春天的气息仍然很浅。无缘无故的旧怨恨又接上了新的忧愁,新忧愁更是随着遥远的关山而飘散。闲倚在竹几上,湘帘不卷,半床散落的残书卷。雕梁上的燕子还没有归来,幽静的窗旁,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寂寞。

注释:

  • 腊雪:腊月的雪,指农历十二月的雪。
  • 东风乍转:春风突然吹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梅梢历乱:梅花在枝头纷乱盛开。
  • 旧恨、新愁:指过往的忧伤与当前的新忧愁,带有无奈感。
  • 逐关山远:忧愁如同漂浮在远方的关山,形容其难以追寻。
  • 竹几:竹制的小桌子。
  • 湘帘:湘妃竹制的帘子,典雅的象征。
  • 雕梁燕子:指雕花的梁上,燕子未归,反映出春天未至。
  • 幽窗:幽静的窗户,暗示孤独的环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高士奇(1686-1770),字梦阮,号铸山,清代诗人。高士奇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体悟而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花鸟等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春天的氛围中,感受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忧愁,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情感的词作,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腊雪融化、东风乍转,生动地勾勒出春天的到来,却又伴随着旧恨与新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情感的纠缠让人倍感无奈,仿佛春天的美好无法掩盖内心的忧伤。词中“竹几闲凭,湘帘不卷”,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却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寂寞。最后一句“幽窗寂寞黄昏晚”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黄昏的寂静与未归的燕子共同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腊雪才融:初春的景象,刚刚开始变暖。
    • 东风乍转:春风的突然到来,暗示着生机的复苏。
    • 梅梢历乱春还浅:梅花的盛开虽美,但春天的气息依旧微弱。
    • 无端旧恨接新愁:旧的烦恼和新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感叹生活的无常。
    • 新愁更逐关山远:新的忧愁如同远方的山,难以追寻。
    • 竹几闲凭:悠闲地倚靠在竹桌上,似乎在享受宁静。
    • 湘帘不卷:帘子没有卷起,暗示内心的封闭。
    • 半床抛散残书卷:书本散落无序,象征心情的凌乱。
    • 雕梁燕子未归来:燕子未归,象征春天的迟到与孤独。
    • 幽窗寂寞黄昏晚:黄昏的静谧,突显出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旧恨和新愁比作春天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 拟人:木帘的状态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竹几闲凭,湘帘不卷”,工整且富有韵律。
  •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个人情感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腊雪:象征寒冷与生命的沉寂。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
  • 梅梢:象征爱情与美好但又脆弱的事物。
  • 燕子:象征归属与温暖。
  • 幽窗: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封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雪”指的是哪个月份的雪?

    • A. 十二月
    • B. 一月
    • C. 二月
  2. “雕梁燕子未归来”中的“燕子”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春天
    • C. 伤感
  3. 诗中提到的“湘帘”是什么材质?

    • A. 竹
    • B.丝
    • C. 纸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 诗词对比

    • 高士奇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孤独与思念,前者更注重自然描绘与内心感受,后者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倾诉。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分析清代词人的生平与作品。
  • 《唐诗三百首》——对古典诗词的深度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