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白鹿原新斋作》

时间: 2024-09-19 21:59:09

负郭桑麻秋课重。

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

乡社鸡豚人与共。

春风渐入浮蛆瓮。

绕屋清溪醒午梦。

一榻翛然,坐受云山供。

四海虚名将底用。

一声啼鸟岩花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负郭桑麻秋课重。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乡社鸡豚人与共。春风渐入浮蛆瓮。绕屋清溪醒午梦。一榻翛然,坐受云山供。四海虚名将底用。一声啼鸟岩花动。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外的桑麻田中,秋天的农作物丰收忙碌。十个角的黄牛,分散去的声音传来山田种植的消息。乡村的鸡和猪与人们共同生活。春风渐渐吹入浮动的蛆虫瓮。清溪环绕着房子,唤醒了午后的梦。一榻闲坐,享受着云山的馈赠。四海的虚名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听到一声鸟鸣,岩石与花朵随之动荡。

注释:

  • 负郭:指靠近城郭的地方。
  • 桑麻:桑树和麻,古代主要的农作物。
  • 十角黄牛:牛的数量和听到的声音。
  • 乡社:乡村社团,指乡村的生活。
  • 浮蛆瓮:指盛有蛆虫的容器,意指春天的气息。
  • 翛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 四海虚名:名声在外却没有实际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敬,号天锡,金朝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风格独特,情感真挚。他的诗词常常蕴含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好问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在一个秋季丰收的时节,诗人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景象。

诗歌鉴赏:

《蝶恋花 白鹿原新斋作》是一首描绘乡村秋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以闲适的田园生活为背景,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中提到的“负郭桑麻”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而“乡社鸡豚人与共”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名利的思考,尤其是“虚名”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实际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既有细腻的自然描写,又有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郭桑麻秋课重:描绘秋天的农村,桑和麻的丰收,暗示着辛勤劳作的成果。
  2. 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牛的叫声与田地的耕作,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繁忙。
  3. 乡社鸡豚人与共:乡村生活的日常,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4. 春风渐入浮蛆瓮:春风带来生命的气息,暗含春天的复苏。
  5. 绕屋清溪醒午梦:清澈的小溪环绕着房屋,唤醒了诗人的午后梦境。
  6. 一榻翛然,坐受云山供:悠闲地坐着,享受自然的馈赠。
  7. 四海虚名将底用:质疑名声的价值,强调实际生活的意义。
  8. 一声啼鸟岩花动:鸟鸣声引起了岩石与花朵的反应,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田园生活比作丰富多彩的画卷。
  • 拟人:鸟鸣声使岩石与花朵“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农村生活的自然美与诗人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丰收与劳动的成果。
  • 清溪:代表生命与流动,象征心灵的宁静。
  • 黄牛:劳动的象征,代表着乡村的勤劳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负郭桑麻”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2. 诗人在诗中对虚名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质疑
    c) 无所谓

  3. 诗中用哪个意象描述自然的和谐? a) 鸟鸣
    b) 清溪
    c) 黄牛

答案:

  1. b) 秋天的丰收
  2. b) 质疑
  3. b) 清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关注自然与生活,但李清照的诗多以个人情感为主,而元好问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研究》

以上是对《蝶恋花 白鹿原新斋作》的全面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