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
时间: 2025-01-06 15:1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丑年 九衢漂杵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 但有羸兵填渭水,更无奇士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里,弟妹相逢白刃间。 西望翠华殊未返,泪痕空湿剑文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繁华的街道上,战火连天,血流成河,边塞上黄云密布,战马悠闲。 只有疲惫的士兵填满了渭水,再也没有英勇的战士从商山出现。 田园被红尘淹没,兄弟姐妹在刀剑相交中相遇。 向西望去,皇家的仪仗还未返回,泪水在剑上的花纹上留下了斑斑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衢:指繁华的街道。
- 漂杵:形容血流成河。
- 塞上:边塞。
- 黄云:指战云,战争的象征。
- 羸兵:疲惫的士兵。
- 渭水:河流名,这里指战场。
- 商山:山名,古代出奇士的地方。
- 红尘:指尘世,这里指战乱。
- 白刃:刀剑。
- 翠华:指皇家的仪仗。
- 剑文斑:剑上的花纹。
典故解析:
- 商山:古代传说中出奇士的地方,这里指英勇的战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辛丑年,具体年份不详,但从诗中描绘的战乱景象来看,可能是唐末五代时期的动荡时期。诗中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中“九衢漂杵已成川”和“塞上黄云战马闲”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残酷和士兵的疲惫。而“但有羸兵填渭水,更无奇士出商山”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才的凋零。最后两句“西望翠华殊未返,泪痕空湿剑文斑”则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的期盼和对战争的悲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九衢漂杵已成川”,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场的血腥和残酷。
- 次句“塞上黄云战马闲”,以黄云象征战争,战马闲则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士兵的疲惫。
- 第三句“但有羸兵填渭水”,直接描绘了士兵的疲惫和牺牲。
- 第四句“更无奇士出商山”,表达了人才的凋零和对英勇战士的怀念。
- 第五句“田园已没红尘里”,描绘了战乱对田园生活的破坏。
- 第六句“弟妹相逢白刃间”,表达了战争中亲人的不幸遭遇。
- 第七句“西望翠华殊未返”,抒发了对和平的期盼。
- 末句“泪痕空湿剑文斑”,以泪痕和剑文斑象征战争的悲痛和记忆。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九衢漂杵已成川”。
- 象征:如“黄云”象征战争。
- 对比:如“羸兵”与“奇士”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深切渴望。通过描绘战乱的惨状,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悲痛和对和平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衢:繁华的街道,象征城市的繁华。
- 漂杵:血流成河,象征战争的残酷。
- 黄云:战云,象征战争。
- 羸兵:疲惫的士兵,象征战争的牺牲。
- 商山:出奇士的地方,象征英勇的战士。
- 红尘:尘世,象征战乱。
- 白刃:刀剑,象征战争的残酷。
- 翠华:皇家的仪仗,象征和平。
- 剑文斑:剑上的花纹,象征战争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衢漂杵已成川”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的繁华 B. 战场的血腥 C. 田园的宁静 D. 皇家的仪仗
-
“塞上黄云战马闲”中的“黄云”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田园 D. 城市
-
“但有羸兵填渭水”中的“羸兵”指的是什么? A. 英勇的战士 B. 疲惫的士兵 C. 皇家的仪仗 D. 田园的居民
-
“更无奇士出商山”表达了什么? A. 对和平的期盼 B. 对战争的悲痛 C. 对英勇战士的怀念 D. 对田园生活的破坏
-
“西望翠华殊未返”中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皇家的仪仗 B. 战场的血腥 C. 田园的宁静 D. 城市的繁华
答案:
- B
- B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战争景象。
诗词对比:
- 韦庄的《辛丑年》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的惨状,但韦庄的诗更侧重于对和平的期盼,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韦庄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