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堤行》

时间: 2025-01-06 08:11:15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

才闻破虏将休马,

又道征辽再出师。

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堤行 韦庄 〔唐代〕 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 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 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 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

白话文翻译:

想要登上隋堤却步履迟缓,烽火台的警报声不合时宜地响起。 刚听说击退了敌军将领可以休息,又传来征讨辽东再次出征的消息。 早晨看到西边来的是过客,傍晚看到东边去的是漂浮的尸体。 绿杨树覆盖千里却没有飞鸟,太阳落山时只能空投到旧店的遗址。

注释:

字词注释:

  • 隋堤:指隋炀帝时期修建的运河堤岸。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破虏:击败敌人。
  • 征辽:指征讨辽东的军事行动。
  • 浮尸:漂浮的尸体,指战死者的遗体。
  • 旧店基:旧店铺的遗址。

典故解析:

  • 征辽:唐代多次对辽东地区进行军事征讨,这里指代频繁的战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他的诗歌多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末年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通过描绘隋堤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隋堤上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代末年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诗中“欲上隋堤举步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隔云烽燧叫非时”和“又道征辽再出师”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频繁和无情。后两句“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和“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和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欲上隋堤举步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 次句“隔云烽燧叫非时”,揭示了战争的频繁和无情。
  • 第三句“才闻破虏将休马”,表达了战争的暂时停歇。
  • 第四句“又道征辽再出师”,揭示了战争的再次爆发。
  • 第五句“朝见西来为过客”,描绘了战争中的过客。
  • 第六句“暮看东去作浮尸”,描绘了战争中的死亡。
  • 第七句“绿杨千里无飞鸟”,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
  • 末句“日落空投旧店基”,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 象征:通过“绿杨千里无飞鸟”的象征,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隋堤上的景象,深刻反映了唐代末年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隋堤: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 烽燧:象征着战争和警报。
  • 破虏: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 征辽:象征着战争的频繁。
  • 浮尸: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死亡。
  • 绿杨:象征着和平与生机。
  • 旧店基: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云烽燧叫非时”一句,烽燧象征着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警报 D. 安宁
  2. 诗中“又道征辽再出师”一句,征辽指的是什么? A. 征讨辽东 B. 征讨辽西 C. 征讨辽北 D. 征讨辽南
  3. 诗中“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一句,通过什么手法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A. 对比 B. 象征 C. 拟人 D. 对仗

答案: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惨生活。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古原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韦庄《汴堤行》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惨生活,但韦庄的诗更加注重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歌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