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甲申,一九四四年。人日,诵芬堂宴集,玉繠首唱,予亦继声,并柬慈博》

时间: 2025-01-09 15:12:15

谁又题诗寄草堂。

醉墨犹香。

梅花应许祓愁肠。

春人面,媚年光。

危时涕泪风尘气,凭酒浪,付苍茫。

定巢归燕好商量。

旧池馆,尚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又题诗寄草堂。醉墨犹香。梅花应许祓愁肠。春人面,媚年光。危时涕泪风尘气,凭酒浪,付苍茫。定巢归燕好商量。旧池馆,尚斜阳。

白话文翻译

谁又在这里为草堂题诗呢?沉醉于墨香中,醉意仍然扑鼻。梅花应该能够帮助我驱散心中的忧愁。春天的面庞,正如那年华的美好。在这危急时刻,泪水与风尘交织,我只能借酒消愁,任凭一切随风而去。归巢的燕子真好,正好可以一起商量。旧日的池馆,依然沐浴在斜阳的余晖中。

注释

  • 草堂:指居所,通常为书房或隐居处。
  • 醉墨:形容醉酒后的笔墨气息,意指创作的激情。
  • 梅花:象征坚韧和洁白,能带来愉悦和安慰。
  • 春人面:春天的面容,寓意春光明媚。
  • 涕泪:泪水,表示悲伤或感慨。
  • 苍茫:指辽阔的景象,常用来形容对未来的迷茫。
  • 定巢归燕:燕子归来,象征团聚与希望。
  • 斜阳:夕阳,象征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他的诗风沉稳,常常在传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融合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现代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44年甲申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燕归梁·甲申》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思。诗的开头以“谁又题诗寄草堂”引入,展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的感慨。通过“醉墨犹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创作的渴望与沉迷,笔墨之间的醉意象征着艺术的魅力。

接下来的“梅花应许祓愁肠”,则借梅花的坚韧与纯洁象征希望,暗示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抚慰自己的忧愁。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春天的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危时涕泪风尘气”又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压迫与悲伤。在这对比中,诗人以酒来解忧,展现出一种无奈而又豁达的态度。

最后,诗的末尾提到“定巢归燕好商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燕子归来象征着团聚与重生,旧池馆的斜阳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忧伤的世界,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还能体会到他对现实困境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又题诗寄草堂:提问式开头,表现出对他人创作的好奇,暗示一种文人相交的情景。
  2. 醉墨犹香:醉意未散,墨香依旧,表现对创作的热爱。
  3. 梅花应许祓愁肠:梅花象征希望,暗示通过艺术来驱散忧愁。
  4. 春人面,媚年光:春天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赞美。
  5. 危时涕泪风尘气:流露出对战乱的感慨,岁月与愁苦交织。
  6. 凭酒浪,付苍茫:借酒消愁,放任一切随风而去,表现出一种无奈。
  7. 定巢归燕好商量:期待团聚与未来的希望,燕子代表归属感。
  8. 旧池馆,尚斜阳:怀念过去,感慨时光流逝,旧地重游带来的情感冲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心灵的慰藉,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春天的面庞被赋予了人性,使景物更具亲切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动荡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希望和清高的品质。
  • 春天:象征生命、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 燕子:象征团聚、归属感和重生。
  • 斜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希望
    • C. 失落
      答案:B
  2. “醉墨犹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创作的渴望
    • B. 对生活的失望
    • C.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A
  3. 诗中“定巢归燕好商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战争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中的忧国情怀。

诗词对比

  • 《春望》与《燕归梁》:两者都涉及对春天的描绘,但《春望》更侧重于国家的忧虑,而《燕归梁》则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达手法上各具特色,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带有一丝希望。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黄咏雩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