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自笑口头闲伎俩》
时间: 2025-01-17 08:4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笑口头闲伎俩,
口头毕竟非真。
早知拂却舌尖尘。
三缄常默默,
超出是非津。
屏尽千魔并万难,
闲中顿觉颐神。
好风明月自相亲。
多生缘习断,
印证本来人。
白话文翻译:
我自嘲口头的闲聊伎俩,
口头之言终究不是真实的。
早已知道要拂去舌尖上的尘埃。
我常常保持沉默,
超越了是非的界限。
排除万千烦恼和困难,
在闲适中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良好的风光和明月自然亲近。
许多生来的缘分已然断绝,
印证了我本来的真实自我。
注释:
- 自笑:自己嘲笑。
- 口头闲伎俩:口头上说的无聊之事。
- 舌尖尘:比喻言语中的污秽。
- 三缄:形容沉默不语。
- 超出是非津:超越了对错的争论。
- 屏尽千魔:排除一切烦恼。
- 颐神:使心灵感到愉悦。
- 多生缘习断:指多次轮回中结下的缘分已断。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舌尖尘”可以理解为对人言语的反思,借用佛教的理念,强调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伪饰。“三缄”出自《论语》,意为“三缄其口”,强调言语的珍贵,与沉默的智慧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擅长词曲,学识渊博,常以禅宗思想为核心,作品多表现内心的清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借此表达对口头之言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和清静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临江仙·自笑口头闲伎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诗人通过自嘲的语气,深刻反思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与心灵的关系。在开头,诗人以“自笑”引入,显示出一种对自己言语的轻视,强调了口头之言的虚假性。接下来,他提到“舌尖尘”,这不仅指言语的琐碎,更隐含着对那些表面言词的厌倦与清理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提到“屏尽千魔并万难”,表明他已然摆脱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回归到一种心灵的自由状态。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好,表明在心灵宁静的状态下,世间的美好自会与之亲近。此词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禅宗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笑口头闲伎俩:自嘲说话的闲聊,表达对言语的轻蔑。
- 口头毕竟非真:口头之言终究不是真理,强调言语的虚假。
- 早知拂却舌尖尘:早已明白要清理那些无意义的言语。
- 三缄常默默:常常保持沉默,隐含了深刻的智慧。
- 超出是非津:超越了是非的争论,达到心灵的宁静。
- 屏尽千魔并万难:排除一切烦恼,达到心灵的放松。
- 闲中顿觉颐神:在闲适中感到心灵的愉悦和舒畅。
- 好风明月自相亲:自然的美好在心灵宁静时自会亲近。
- 多生缘习断:经历多次轮回的缘分已然断绝。
- 印证本来人:印证了真实的自我,回归本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舌尖尘”比喻言语中的无谓与琐碎。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口头之言的反思,强调内心的真实与清静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超越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口头闲伎俩:象征着表面的虚华与无聊。
- 舌尖尘:象征着言语中的污秽与无意义。
- 好风明月: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笑口头闲伎俩”的含义是?
- A. 自嘲无聊的言谈
- B. 自豪的表达
- C. 无所谓的态度
- D. 赞美他人
- 答案:A
-
“三缄常默默”中的“三缄”指的是?
- A. 三个缄口
- B. 常常沉默
- C. 三次发言
- D. 三种情感
- 答案:B
-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反思言语的虚假
- C. 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D. 描绘战争的残酷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姬翼的《临江仙》更加内敛,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苏轼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