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时间: 2024-09-19 21:15:46

冬旱土不膏,爱此春夜雨。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

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丰年已在目,亭障静桴鼓。

我归未有期,一官寄仓庾。

幸复宽简书,不敢恨羁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旱土不膏,爱此春夜雨。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
相呼长沮耕,分喜樊迟圃。
丰年已在目,亭障静桴鼓。
我归未有期,一官寄仓庾。
幸复宽简书,不敢恨羁旅。

白话文翻译:

冬天干旱,土地干瘪,我深爱这春夜的雨。
四周的农田兴旺,老人和孩子们轮流唱歌跳舞。
呼喊着一起耕作,分享着樊家的乐趣。
丰收的年景已在眼前,亭子里安静地停着船只,鼓声悠扬。
我归家的日子尚未确定,身在一官职的仓库。
幸好能宽松地写信,不敢怨恨这羁旅生活。

注释:

  • 冬旱:冬季干旱,指土壤缺水。
  • :润泽,肥沃。
  • 四郊:指周围的乡村。
  • 老稚:老人和孩子。
  • 沮耕:一起耕作,互相呼喊。
  • 樊迟圃:樊家和迟家的菜园。
  • 丰年:丰收的年景。
  • 亭障:指亭子、船只的遮挡。
  • 桴鼓:鼓声,象征欢庆。
  • 官寄:官职寄托。
  • 仓庾:仓库,储存之地。
  • 羁旅:流浪、旅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歌风格鲜明,情感真挚,作品多涉及家国情怀、乡土风情及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诗中表现了对春雨的喜爱,以及对丰收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与羁旅生涯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陆游的《春雨》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与生机的诗作。全诗在描绘春雨的同时,展现了农田的繁忙与人们的欢愉。开头的“冬旱土不膏”,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寒冬的困境,接着转入“爱此春夜雨”,表现出春雨的来临是多么令人期待。春雨如甘露般滋润着干枯的土地,带来了生机,诗中描绘了农民们在雨后忙碌的场景,老人和孩子们在田间欢歌跳舞的画面,充满了温情与活力。

接下来的几句展现了丰收的希望与乡村的和谐,“丰年已在目”暗示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而“亭障静桴鼓”则营造出一幅悠闲安静的乡村生活画面。然而,最后却传达出一丝无奈和思乡之情,“我归未有期,一官寄仓庾”,身在官职的束缚中,陆游难以回乡,心中虽有对家的思念,却无奈于现实的羁旅生涯。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冬旱土不膏:冬季干旱,土壤缺乏滋润。
  2. 爱此春夜雨:表达对春夜雨水的热爱与期待。
  3. 四郊农事兴:乡村农田因春雨而兴旺。
  4. 老稚迭歌舞:老人和孩子们轮流唱歌跳舞,描绘出热闹的场景。
  5. 相呼长沮耕:人们互相呼喊,协作耕作。
  6. 分喜樊迟圃:分享樊家和迟家的丰收乐趣。
  7. 丰年已在目:丰收的年景已在眼前,表达了希望。
  8. 亭障静桴鼓:描绘春雨后安静的乡村生活,悠扬的鼓声。
  9. 我归未有期:表达对归乡的渴望,但归期未定。
  10. 一官寄仓庾:身在官职的囚禁之中,生活在仓库之中。
  11. 幸复宽简书:能宽松地写信。
  12. 不敢恨羁旅:尽管心中有不满,但不敢怨恨流浪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老稚”与“歌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雨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春雨的喜爱。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加深了对农田兴旺的描绘。

主题思想:

《春雨》通过对春夜雨的赞美,展现了自然的恩惠、丰收的希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正如陆游所展现的那样,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春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带来丰收的可能。
  • 农田: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希望,展现农民的勤劳与乐观。
  • 老人与孩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乡村的和谐。
  • 亭障:象征着安静与祥和的生活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冬旱”主要指什么?

    • A. 冬季温暖
    • B. 冬季干旱
    • C. 冬季雨水多
  2. “丰年已在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无奈
  3. 诗人对羁旅生活的态度是?

    • A. 充满怨恨
    • B. 无所谓
    • C. 不敢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雨》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春季的景象,但陆游更侧重于乡村的生活气息,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忧虑。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