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

时间: 2025-01-14 15:10:36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意思解释

微雨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白话文翻译:

微雨刚开始时,伴随着林间的雾气轻轻飘动,渐渐地与夜晚的凉意相融合。窗外的景象冷冷清清,灯光透过窗户显得格外寒冷,庭院空荡荡的,近水的地方传来细微的声响。

注释:

  • : 雾气,指山林间的薄雾。
  • 凉分: 润指天色渐暗,夜晚的凉意开始显现。
  • 窗迥: 窗外的景象显得特别清冷。
  • : 渗透,这里指光线透过窗户。
  • 庭虚: 庭院空旷无物,显得冷清。
  • 近水闻: 近水之处传来细微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隐晦的情感,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时期,李商隐本人亦经历了多次官职变迁,内心充满了抑郁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微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孤寂感。

诗歌鉴赏:

《微雨》是李商隐的一首典型作品,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篇“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以微雨和林间的雾气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窗迥侵灯冷”,窗外的世界显得格外清冷,灯光似乎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寒冷。最后一句“庭虚近水闻”,既描绘了庭院的空旷又传达了水边的微弱声响,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含蓄而深沉,体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微雨、林霭、窗外灯光、庭院的水声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随林霭动: 微雨初起,伴随林间的薄雾轻轻移动。
  2. 稍共夜凉分: 渐渐与夜晚的凉意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凉爽的氛围。
  3. 窗迥侵灯冷: 窗外的景象显得特别冷清,灯光透过窗户显得格外孤寂。
  4. 庭虚近水闻: 庭院空荡荡的,只有近水之处传来微弱的声响,暗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窗迥侵灯冷”将窗外的景象与灯光的寒冷相联系,增强了孤寂的氛围。
  • 对仗: 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给人以和谐之感。
  • 意象: 微雨、林霭、灯光、庭院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意象分析:

  • 微雨: 象征着细腻的情感和轻柔的思绪。
  • 林霭: 代表了自然的神秘与柔和。
  • 灯光: 透过窗户的灯光,象征着内心的孤独感。
  • 庭院: 空荡荡的庭院,反映了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 水声: 水边的细微声响,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初随林霭动”意指什么? A. 微雨开始时
    B. 林间有动物
    C. 雨后景象

  2. “窗迥侵灯冷”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对窗外景色的赞美
    B. 内心的孤独与寒冷
    C. 对灯光的喜爱

  3. 诗中“庭虚近水闻”暗示了什么? A. 庭院热闹
    B. 诗人的孤独感
    C. 水边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 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情感上较为明朗,与李商隐的《微雨》中蕴含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同样描写了夜晚雨景,但更多的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与李商隐的内敛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