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于》
时间: 2025-01-19 19:5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于朝雨霁,归路有秋光。
背坞猿收果,投岩麝退香。
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
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清渠州外月,黄叶庙前霜。
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
白话文翻译:
在晨雨刚刚停歇的时候,归家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秋天的光景。
山坳里猿猴在收集果子,岩石上麝香散发的香气渐渐退去。
手握建瓴的我,确实掌握了时势,然而手握横戟又怎么能抵挡?
割地而论的张仪,虚假的计谋,最终只会让绮季长得意。
清澈的溪水在州外映照着明月,庙前的黄叶已被霜染。
今天我看着天上的云,心中依依不舍地想要回到帝乡。
注释:
- 商于: 指的是商代的某种仪式或活动,这里指代一种境况。
- 朝雨霁: 早上的雨刚刚停。
- 背坞: 背靠山坳。
- 猿收果: 猿猴在收集果实。
- 投岩: 投向岩石。
- 建瓴: 比喻掌握时势。
- 横戟: 此处指威武的武器,象征力量。
- 张仪: 战国时期的谋士,以计谋著称。
- 绮季: 指美好而富贵的生活。
- 清渠: 清澈的小河。
- 帝乡: 帝王的故乡,或指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白居易并称。他的诗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情感深邃而复杂。
创作背景:
《商于》作于李商隐晚年,诗中充满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晚唐时期,朝政腐败,国势衰弱,诗人常常以诗抒发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志向。
诗歌鉴赏:
《商于》是一首具有浓厚情感和深刻哲理的诗。开篇以“朝雨霁”描绘了一个清新明朗的早晨,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晰与明朗。接着,诗人通过猿猴收果、麝香退散的描写,传达了生活的无常与变迁,令人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诗中,李商隐使用了“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的句子,展示了他对自己处境的自信与不屈,似乎在表达即使面对艰难的环境,仍然要勇敢面对,积极进取。接下来的“割地张仪诈”则暗示权谋之道的虚幻与不可靠,映射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
最后两句提到的“清渠州外月”和“黄叶庙前霜”,则带有浓厚的秋意,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感伤。“今日看云意,依依入帝乡”则是诗人心中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商于朝雨霁: 描绘了清晨雨后清新的景象,暗示新生与希望。
- 归路有秋光: 归家的路上充满了秋天的金色光辉,寓意成熟与收获。
- 背坞猿收果: 描述猿猴忙于收集果实,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 投岩麝退香: 讲述麝香的气息渐渐散去,暗示过往的辉煌逐渐消逝。
- 建瓴真得势: 表达诗人对时势的把握与自信。
- 横戟岂能当: 质疑依靠武力能否解决问题,反映出对权力的思考。
- 割地张仪诈: 提及张仪的权谋,反映出对政治的无奈与失望。
- 谋身绮季长: 暗示追求美好生活的艰辛。
- 清渠州外月: 描绘自然景色,代表诗人的心境与情感。
- 黄叶庙前霜: 反映秋天的萧瑟,暗示时光的流逝。
- 今日看云意: 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不安。
- 依依入帝乡: 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建瓴”比喻掌握时势,展现诗人的自信。
- 拟人: “猿收果”赋予猿猴以人类的行为,增添生活气息。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人生、自然和故乡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雨: 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秋光: 代表成熟、收获与时光的流逝。
- 猿猴: 传递自然和谐的意象。
- 麝香: 代表过往的辉煌逐渐消散。
- 清渠: 象征纯净的心境与思考。
- 黄叶: 秋天的象征,暗示着凋零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商于朝雨霁”中的“霁”是什么意思?
- A. 停止
- B. 明亮
- C. 磨灭
- D. 清晰
-
“割地张仪诈”中提到的张仪是哪个时期的谋士?
- A. 汉代
- B. 唐代
- C. 战国时期
- D. 南北朝时期
-
诗中的“依依入帝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权力的追求
- D. 对时光的无奈
答案:
- A. 停止
- C. 战国时期
- B. 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 也是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风格更为豪放。
- 王维《送别》: 同样表达离愁别绪,但更注重意境的宁静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